布依族用英语怎么说,布依族的习俗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4 23:37
- 提问者网友:沦陷
- 2021-05-24 00:55
布依族用英语怎么说,布依族的习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5-24 01:56
布依族
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自称“布依”,由于方音差异,各地尚有不同读音。历史上对布依族的他称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古旧文献上则多称“仲家”。1953年,国家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自称,统称“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图库、黔西图库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中国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有悠久的历史。布依族来源于古代“濮越人”。古籍中记载的“夷越”、“夷濮”、“夷僚”等,都是对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称谓。《史记》、《汉书》都把他们记载为古代“南中”地区牂牁国、夜郎国的主体。古代“骆越地”,即今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地带,正是今布依族聚居的地区。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布依族处于奴隶制社会。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元明时期实行土司制;清代“改土归流”后,封建地主经济得到发展。布依族社会组织,有“宗族制”、“议榔制”、“寨老制”等,它们源于古代氏族管理制,是古代民主制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阶级社会的特征。自1951年开始,布依族聚居的地区陆续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及民族乡,为布依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布依族有自已的语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使用布依语进行交流,很多人兼通汉语。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根据语音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土语区,即黔南土语区、黔中土语区和黔西土语区(或称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语区)。新中国建立前,布依族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民间各地流传着一种用汉字或用“六书”造字法创造出的一些类似方块字的文字符号,用来记录宗教经典,被称为布依语“土俗字”。新中国建立后,于1957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试行至今。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司马迁《史记》中记为“椎髻、耕田、有邑聚”。稻作农业一直是其突出的经济特征,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产生活文化特征。
居住习惯
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多聚族同姓而居,一般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的上百户至几百户。民居多用木头作主结构,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极具地方特色的是石板房。干栏式“吊脚楼”多为3间3层竹木结构,底层不砌墙,用木料作栏栅关牲畜,中层用竹编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层堆放杂物。屋侧用毛竹搭一阳台,直通楼面,可乘凉、晒物。住平坝者,大都建有矮墙院落。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和六枝一带,由于盛产青石,住房从基础到墙头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俗称“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墙和山顶的石筑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典型者如扁担山石头寨,所有住房和寨墙、古堡、寨内通道,以及横跨河流的平桥、拱桥、梯田保坎等,无不用石头修筑;甚至连家庭生活用具,诸如碓、磨、钵、槽、缸等,也均为石制,显示出布依族人民的匠心独具。民间文学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音乐3类。民间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等。浪哨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浪哨”(亦称“赶表”、“坐表”,是谈情说爱的一种社交活动)场合演唱的情歌。乐器......余下全文>>
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自称“布依”,由于方音差异,各地尚有不同读音。历史上对布依族的他称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古旧文献上则多称“仲家”。1953年,国家根据本民族的意愿和自称,统称“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图库、黔西图库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过去没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中国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布依族历史
布依族有悠久的历史。布依族来源于古代“濮越人”。古籍中记载的“夷越”、“夷濮”、“夷僚”等,都是对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称谓。《史记》、《汉书》都把他们记载为古代“南中”地区牂牁国、夜郎国的主体。古代“骆越地”,即今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地带,正是今布依族聚居的地区。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末年,布依族处于奴隶制社会。隋唐时期封建领主经济兴起,元明时期实行土司制;清代“改土归流”后,封建地主经济得到发展。布依族社会组织,有“宗族制”、“议榔制”、“寨老制”等,它们源于古代氏族管理制,是古代民主制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具有阶级社会的特征。自1951年开始,布依族聚居的地区陆续建立了自治州、自治县及民族乡,为布依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布依族有自已的语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使用布依语进行交流,很多人兼通汉语。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根据语音差异和部分词汇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土语区,即黔南土语区、黔中土语区和黔西土语区(或称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语区)。新中国建立前,布依族没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民间各地流传着一种用汉字或用“六书”造字法创造出的一些类似方块字的文字符号,用来记录宗教经典,被称为布依语“土俗字”。新中国建立后,于1957年创制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试行至今。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称,司马迁《史记》中记为“椎髻、耕田、有邑聚”。稻作农业一直是其突出的经济特征,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标志,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产生活文化特征。
居住习惯
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多聚族同姓而居,一般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的上百户至几百户。民居多用木头作主结构,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极具地方特色的是石板房。干栏式“吊脚楼”多为3间3层竹木结构,底层不砌墙,用木料作栏栅关牲畜,中层用竹编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层堆放杂物。屋侧用毛竹搭一阳台,直通楼面,可乘凉、晒物。住平坝者,大都建有矮墙院落。安顺、镇宁、关岭、普定和六枝一带,由于盛产青石,住房从基础到墙头都用石头垒砌,屋顶也盖石板,俗称“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墙和山顶的石筑古堡,形成典型的石头建筑群。典型者如扁担山石头寨,所有住房和寨墙、古堡、寨内通道,以及横跨河流的平桥、拱桥、梯田保坎等,无不用石头修筑;甚至连家庭生活用具,诸如碓、磨、钵、槽、缸等,也均为石制,显示出布依族人民的匠心独具。民间文学
布依族民间文学有神话、诗歌、寓言、谚语等。民间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器乐与戏曲音乐3类。民间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叙事歌、礼俗歌等。浪哨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浪哨”(亦称“赶表”、“坐表”,是谈情说爱的一种社交活动)场合演唱的情歌。乐器......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