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瑞鹤仙·环滁皆山也》这首词应该如何来理解?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15:46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3-27 04:11
对于《瑞鹤仙·环滁皆山也》这首词应该如何来理解?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家
- 2021-03-27 04:47
【出处】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作者: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1.瑞鹤仙:词牌名。
2.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皆:副词,都。
4.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5.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6.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7.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8. 得:领会。
9. 寓:寄托。
10.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11.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12.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13. 洌(liè):清澈。
14.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15. 觥(gōng):酒杯。
16.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1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8.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以…为乐。乐:乐事。
19.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鉴赏】
此词隐括了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值得读者鉴赏。
《瑞鹤仙·环滁皆山也》
作者: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筹觥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太守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野花开了,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游玩的时候,野味野菜,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太守喝醉了,而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而且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当时的太守是谁?是醉翁欧阳修。
注释
1.瑞鹤仙:词牌名。
2.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今安徽省东部。
3. 皆:副词,都。
4.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5.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
6.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7.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8. 得:领会。
9. 寓:寄托。
10. 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11. 山肴:用从山野捕获的鸟兽做成的菜。
12. 野蔌(sù):野菜。蔌,菜蔬的总称。
13. 洌(liè):清澈。
14.泉,指酿泉,泉水名,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因泉水很清可以酿酒而得名。
15. 觥(gōng):酒杯。
16. 筹:行酒令的筹码,用来记饮酒数。
1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8. 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 乐:以…为乐。乐:乐事。
19.醉翁:指欧阳修(1007-1072年),自号醉翁。
【鉴赏】
此词隐括了原文,尽得文之精神,故全篇处处能表现乐于自然、乐于同乐之情景。尤其上片云“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下片云“太守醉也”,又云“太守乐其乐也”,反复暗示寄意所,处处都能于隐括之中不失其精神。
黄庭坚的这首《瑞鹤仙·醉翁亭记》其骨架是欧阳修的,文学价值也不能同散文《醉翁亭记》类比。它的好处是将欧文的400余字,缩写改写不到100字,篇幅仅是原文的1/3,而主题却概括了进去。散文《醉翁亭记》,连用了21个虚词“也”字,《瑞鹤仙》亦以“也”字押韵,既保留了《醉翁亭记》的风格,又适应词的格律要求,确实是文坛上的异想天开,另一种的别开生面,值得读者鉴赏。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