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等生?哪位知道,贡献下,谢啦。
- 提问者网友:焚苦与心
- 2021-04-14 04:2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4-14 05:42
- 1楼网友:归鹤鸣
- 2021-04-14 07:46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是各有不同的,常常被我们人为的分为“好、中、差”。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而且一般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往往容易忽视中间学生的教育,班主任有时也会不注意。时间一长就使得中等生在分化中往下走,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发展。因而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更应该对中间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
一、关于“中等生”的确定的分析
“中等生” 这一词我们的工作中经常提到,但就范围来讲是模糊的。从其词义本身揭示的内涵来说,就是指在学生前进的队伍中处在中间的学生。显而易见,这里“好、中、差”的差别,是教师们以“分数高低”和“纪律好坏”为尺度,人为地划定的。其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成为了绝对的标准。而学习成绩又主要是考试分数,而且是总分数,不是单科分数。基本上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就有一部分学生在整个班级里一直处于中等的位置,而且在一个班级中“中等生”肯定是占大部分,是班级的主体。当然随着考试的变化,这个范围也在发生着改变,并不是一定固定的。
这种人为的评价尺度在教育活动中经常反复使用,已经固化为一种社会尺度,反过来又对教育活动产生影响和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由于“中等生” 的成绩的中等,行为表现也是一般,并不是特别突出,因此使教师给与的关注少,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长期如此,必然给“中等生”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而且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障碍,影响教学的效果。将来这部分学生走入社会也会在长时间内给他们带来影响。
二、“中等生”一些特征表现的分析
1、“中等生”大多心态比较消极。
我们一个班级的学生比较多,作为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都给予充分的关注也是很困难的,因而有时“中等生”由于平时相对不是很突出,老师难免会顾及不到。而中间学生学习成绩相对一般,心态一般也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就会逐渐减弱,进而不良的、消极的心境产生。他们在学习上也就表现的无所谓,而这样的消极心态不仅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减弱,而且学习成绩也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更为关键的是在学生成长期,这样的消极心态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是不符合教育的目的和宗旨的。
2、“中等生”大多缺乏必要的自信心。
“中等生”由于学习成绩不突出,又不受老师的关注,因而时间长了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自我暗示和习惯,会觉得自己很一般,不如其他同学。这种暗示和感觉会让他们非常的不自信,无法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不能朝气蓬勃地奋勇前进,从而会降低活动效率。而这样的习惯又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更加的难以取得突破,成绩上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又反过来更加的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意志方面他们往往也难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做事会瞻前顾后,缺少果断性。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是我们所有的老师愿意看到的。
3、“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提高缓慢。
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激励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了。但由于老师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关注所有的学生,因而相对来说中间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也就要少。这对于本来就情绪不高的中间学生来讲更是打击信心。另外消极的情绪和自信心的缺乏也使得他们做事也变的优柔寡断,做事往往成少败多。长期这样的环境导致这些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提高也变的很缓慢,总觉做事不如别人做得完美。
4、“中等生”的性格容易变的内向。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时间一长会使的他们的性格变的更加内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际。再加上教师长期缺乏对他们的关注,“中等生” 这种消极心理必然会长久的循环下去。性格上的内向也使他们陷入了一种更加不愉快的心境之中,性格拘束、不自然、胆怯。遇到问题时,也主要靠冥思苦想,自问自答,既不敢去问老师,也不善于和同学交流。而这又反过来又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成绩徘徊不前,甚至倒退更加的影响他们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也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对于学生和我们教师来讲都是不幸的,也是不愿意看到的。
5、“中等生”的基本品质很好。
虽然“中等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这些也不是他们本来就这样的,他们也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这其中我们老师也是有一定的责任的。他们的基本品质都很好,也有很多的优点。总体讲,“中等生”一般心细,善于察颜观色,他们有追求和向往,有较强的自尊心,做事很认真,很自觉,很懂事,甚至循规蹈矩,他们不调皮,不捣蛋,不惹麻烦,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三、如何具体的辅导“中等生”
“中等生”在心理特征上的优点和缺点,在我们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广泛存在的。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来讲感受也就更深刻了。他们希望自己豁达乐观,却时不时要为一时的小事而生闷气。课间休息或课外活动时,想参与进来,却又不是很放的开,胆小。这种心理易导致自悲、害怕,由退缩失望最终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是我们的时代所要求的。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中等学生来讲要去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我们班主任教师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充分的给予关注。
中等学生获得的关注在平时相对要少,很多教师对于这部分相对“乖巧”的学生也会忽视。但他们其实很希望获得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和重视,给予他们同等的关注。
比如今年我们班一个姓周的女学生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下的位置,一次她讲话被我发现,我还没有怎么批评她就在那狠哭。后来在交谈中我发现她透露出说:“我不喜欢班级的氛围”。我问她原因,她说我不重视她,不关注她。这给我很大的触动,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希望我们班主任老师去关心和关注他们。我们很小的一点关注在他们那里就会被放的很大,对他们的鼓励和促进就会令我们意象不到。
关注的形式很多,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等,纳入到课上、课间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如上课前,和那些不善发言的同学随便的聊一聊,上课时他们就能直视老师,认真听讲。提问时,给他们以鼓励的眼神,他们就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作为班主任老师在这方面尤其要发挥作用,当学生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学生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2、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培养师生感情。
“中等生”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以至于和老师之间有距离,师生的感情也很生疏。古人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班主任通过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对家长及相关人员询问、调查和座谈等,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也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的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基础,师生的交流也就会增多,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上的阴影,促进他们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3、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全面的看待学生。
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作为老师不能只注重学生眼前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的能力,要充分发掘学生的能力,全面的看待学生。另外我们也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中来看,要动态的来看,要相信学生是会不停的进步的。
4、发扬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处于竞争的时代,要使学生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适应时代的需要,身心健康的发展,追根求源是要使学生有自信心,有自我教育的能力。要让学生充分的发现自己的优点,了解自己也有闪光点,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增强自信心。引导学生虚心听取父母、师长、同学的劝告,发扬优点长处,纠正缺点短处,避免对自己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使学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以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也可以创造成功的记录,让他们不断争取成功的机会。自信是成功的产儿,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大,自信心越容易获得,对于缺乏自信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总之,班主任老师是班级学生的核心,平时和学生的接触时间最长,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面对占班级学生绝大部分的“中等生”,作为班主任教师应在工作中给予充分的关注。不断的总结经验,要勤思考,善观察,重实践。“中等生”是班级学生的主体,也是分化最严重的一部分学生,他们有憧憬,有梦想。教师要做有心人,给与他们热情的关注,努力理解他们的思想,提供他们锻炼的机会,他们就会树立起自信心,积极健康的发展。相信有班主任老师的重视,在中等生的世界会有令我们欣喜的变化。
- 2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4-14 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