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用意何在?意指为何?对社会用何影响?
答案:6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7 05:43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3-26 12:32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用意何在?意指为何?对社会用何影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深街酒徒
- 2021-03-26 12:52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真要得道,那他就必须先要放弃一切的道。所谓的道其实就是一切的世事,包裹了好事和坏事,也包括了善与恶。
原文里的‘世间过’不是真的指世界里所有不好的事,而是指评判世界好坏的心。
六祖惠能的名言之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就最能说明其含义,如果一个人他心中无善恶,那又何须去辩善恶。世间之事如果无善,那便是无恶。
因此这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所指的就是:真正得道的人,往往就是在道之外。
而对社会的影响的话,这句话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心境。而对于社会本身而言却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逼近要让一个人完全脱离社会,在现在来说这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毕竟活在世界之内,又怎么可能处在世界之外呢?
而对于断章取义的部分,那根本不值得去讨论,世界里本来就有部分人爱为反对而反对。里面对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的曲解根本就是荒谬。
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前提是建立在一个人本身也要放弃自身善恶。一个本身不会做错事的人,他又怎么会去破坏世界和做出无法无天的事呢?
而关于自私的部分,六祖惠能本身就提倡修道之人须无己的道理,既然无己,何来自私?只有本身对自身评价过高,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才会出现自私这种心理状态,而这部分人根本不会选择出家这条路,也就是说和六祖惠能这句佛诫扯不上关系。
用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块石头,它永远不会了解作为云的意义。作为一个不愿出世凡人,也永远不会了解出世之人的心境。
原文里的‘世间过’不是真的指世界里所有不好的事,而是指评判世界好坏的心。
六祖惠能的名言之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就最能说明其含义,如果一个人他心中无善恶,那又何须去辩善恶。世间之事如果无善,那便是无恶。
因此这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所指的就是:真正得道的人,往往就是在道之外。
而对社会的影响的话,这句话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很有意义,这是一种心境。而对于社会本身而言却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逼近要让一个人完全脱离社会,在现在来说这是不可能也不合理的,毕竟活在世界之内,又怎么可能处在世界之外呢?
而对于断章取义的部分,那根本不值得去讨论,世界里本来就有部分人爱为反对而反对。里面对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的曲解根本就是荒谬。
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前提是建立在一个人本身也要放弃自身善恶。一个本身不会做错事的人,他又怎么会去破坏世界和做出无法无天的事呢?
而关于自私的部分,六祖惠能本身就提倡修道之人须无己的道理,既然无己,何来自私?只有本身对自身评价过高,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才会出现自私这种心理状态,而这部分人根本不会选择出家这条路,也就是说和六祖惠能这句佛诫扯不上关系。
用简单点的话来说,就是作为一块石头,它永远不会了解作为云的意义。作为一个不愿出世凡人,也永远不会了解出世之人的心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叶十三刺
- 2021-03-26 15:23
如果真的是 修道的人~只看到自己的执著~看不到别人的过失...(自己勇猛精进都还来不及了~还在那边批评别人)...
- 2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3-26 15:15
阿弥陀佛,答者善意释疑,若有不同意见,当平心静气提出,不应言语过激。真的修道者,看到的不是“我的正确,他人的过错”,世人眼中的“他人的过错”在“真修道者”看来,都是众生的烦恼,真修道者会设法引导众生解决自己的烦恼。好比法师讲经说法,不是因为听经的人有过错了,法师把那些犯错的人找来给他们讲经,是法师慈悲开示,教导众生破除无明,开启智慧。若心中有“他人过”这个概念,说明自己还有喜厌分别之心,修道还只停留在表面上,不应对人称自己是“真修道人”。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联系前文,可知那“真修道人”是有“道心”的,如何才是一个有道心的人?末学障深慧浅,不能像古大德那样言简意赅地说出来。你若真有心思弄明白这些问题,何不亲自看看经典,却总比在网上听信传言要好得多。
现在社会上思想比较混乱,我们都应该谨慎言行,多花精力去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少些追求物欲上的满足。不要不要高估了自己,更不能小看了古人智慧。
阿弥陀佛,愿众生早成菩提正觉。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联系前文,可知那“真修道人”是有“道心”的,如何才是一个有道心的人?末学障深慧浅,不能像古大德那样言简意赅地说出来。你若真有心思弄明白这些问题,何不亲自看看经典,却总比在网上听信传言要好得多。
现在社会上思想比较混乱,我们都应该谨慎言行,多花精力去解决思想上的疑惑,少些追求物欲上的满足。不要不要高估了自己,更不能小看了古人智慧。
阿弥陀佛,愿众生早成菩提正觉。
- 3楼网友:渡鹤影
- 2021-03-26 14:5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你若自己没有道心,不修道,尽做些黑暗见不得人的事,那就不是道。假使是真正的修道人,是不见世间人所有的过错。有的人说现在末法时代太坏了,已没有佛法,即使修行也不会证果。为什么你不证果呢?法本无末,是没有邪没有正的。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时代。你要是不见世间过,看一切人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了。你要是看一切众生是魔,那你也就是魔了。所以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若见他人非’,就是见他人的不对。‘自非却是左’,若知道他人有过错,那你自己也就错了。你看佛:他看谁有过错了?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不要跟着别人做错事,你若看他的‘非’,那你就自己参加一份而合股,你也就错了。他错了你不要错,你不要见他的错,而要存大慈大悲的心,对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心,怜悯众生而发愿度之成佛。好像以前有一嬉皮,虽然他全身魔气,但他还拜佛,所以去年他说:我对他很有忍耐心。但今年我有两个徒弟就不能忍了,将他赶跑。本来我不同意这种情形,但既将他赶跑,也就算了。其实不应看他的过错,应用慈悲心对待他。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你若自己没有道心,不修道,尽做些黑暗见不得人的事,那就不是道。假使是真正的修道人,是不见世间人所有的过错。有的人说现在末法时代太坏了,已没有佛法,即使修行也不会证果。为什么你不证果呢?法本无末,是没有邪没有正的。你要是行持正法,就是正法时代。你要是不见世间过,看一切人都是佛,那你就是佛了。你要是看一切众生是魔,那你也就是魔了。所以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若见他人非’,就是见他人的不对。‘自非却是左’,若知道他人有过错,那你自己也就错了。你看佛:他看谁有过错了?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不要跟着别人做错事,你若看他的‘非’,那你就自己参加一份而合股,你也就错了。他错了你不要错,你不要见他的错,而要存大慈大悲的心,对任何人都要有慈悲心,怜悯众生而发愿度之成佛。好像以前有一嬉皮,虽然他全身魔气,但他还拜佛,所以去年他说:我对他很有忍耐心。但今年我有两个徒弟就不能忍了,将他赶跑。本来我不同意这种情形,但既将他赶跑,也就算了。其实不应看他的过错,应用慈悲心对待他。
参考资料: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
- 4楼网友:往事隔山水
- 2021-03-26 14:48
六祖坛经讲记 (第十四集) 1981 台北中广电台 档名:09-04-14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道心」就是觉心。没有觉心,人必定是迷惑颠倒。心迷倒,行必然不正。「暗行」就是迷惑颠倒之行,这是修道之人、求道之人,所以不能见道的根本原因。这是修学佛法希望在这一生中有所证悟者,不可不知的关键所在。「道心」,简单的说,无一切妄心,这就是道心。道心就是真心,行正之心亦是道心。行正之人,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即是心心在道;心心在道,则举足下足,无非是道。暗行之人,心住於法,於是眼被法障碍,盲修瞎鍊,无由见道。《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与此地意思相同。「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这是说明菩萨如何住於道心、如何行正行。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这两句,实在是真正提醒我们。《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之人,若还常见世间种种过失,可见其妄心并未消除;换言之,「能所」没有舍离。果然「能所」亡了,所见世间众生见同不见;能所双忘,当处是道。古人所谓「十字街头不见有一人在」,功夫到此程度,即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沈」,这个时候,世间与出世间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若想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真或是假?只须问自己,对待别人过失是见或不见,即能考验。果然确实不见一切众生过失,自己则有相当好的境界。若自己还见一切众生常犯过失,则不是众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烦恼心所与境界相应,所以,是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众生的过失。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这首偈是说明「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的义趣。如果我还在批评别人过失,便是起心分别,我相未忘。他人之过失,与我本来没有关系,起心分别即生瞋恚,烦恼种子渗入识田,转变为自家之过失,这是不智的行持,所以叫做「左」。『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就是错了,自己错了。佛门教导我们要修怨亲平等观。『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只著重在个人的自修。
真正修道之人,一定先要求解。求解的目的,是将宇宙人生一切真相确实的了解,不能含糊笼统。了解得愈真切,我们的分别、执著、妄心才真正能放下,所谓是「歇即菩提」,才能歇下。否则,在环境中总免不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之所以不能顿歇,皆由无始劫中的烦恼习气。老同修都晓得,烦恼易断,习气难除。习气不除,障碍明心见性。这十五首的偈颂,诸位要将它念熟,最好能背诵,常常提起觉照的功夫。一遇到境界,心里才动心,自己就能觉察到。觉察什麼?「他非我不非」,把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是非顿息。要求自己的心像明镜一样,古人所谓「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镜子现外国人的相,中国人照镜子,镜子现中国人的相;随缘现相,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这就叫真心用事。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我们若是动了是非瞋恶之心,或者出言批评他人而与人结怨,这个错误就太大了。不但眼前我们与人结怨,而且识心中还种下恶报的种子,这才是真正的过失。所以说「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这两句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断除是非之心、妄想之心,破除烦恼习气。「却」是排除的意思。「却非心」是排除非议他人的念头。修行人须如如不动,不理他人是非好恶。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我们的心,永远像止水一样,自能打破烦恼。宝志公说:「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须臾得道。」又说:「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外境皆空,哪有是非人我?这样才是破除烦恼极妙方法。云门祖师说:「你立不见立,行不见行,四大五蕴不可得,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是你每日把钵盂盛饭,唤什麼作饭?何处更有一粒米来?」到这田地,爱憎好恶都与自己真性毫无交涉,这时才真正是天下太平,更无一事。『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这两句是说得大自在,显示参学之事已经圆满,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的大休大歇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五卷) 2003/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5 http://www.amtb.tw/12/12-17-0925.xml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的心,就是经上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聪明人决定不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放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把自己清净的意识变成染污。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别人没有能力,只有你自己去捡垃圾往里面去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在你阿赖耶识里头放一点东西。诸佛菩萨都做不到,佛菩萨要有这个能力,把我们阿赖耶识里脏的东西掏出去,好的东西装进去,你说说,我们还要修行吗?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这不就救度我们了,他做不到!他只能够劝善,听到善的,装进去,听到不善的、看到不善的,决定不放在心上。聪明人!一等聪明人。
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落印象,不放在阿赖耶识里头,不放在口上。放在口上,造业,造恶业;放在阿赖耶识里,把自己的心性染污,亏吃大了。所以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佛菩萨是老人!不相信毘卢遮那佛,也不相信阿弥陀佛,当然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还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相信自己的贪瞋痴慢,广造无量无边恶业,他所感得的果报,自然是三途地狱。
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你相不相信?我常常讲,你也常常听,听了怎麼样?还是不相信。怎麼知道你不相信?你要相信,你就回头。你要相信,你是菩萨,转凡成圣。你还是个凡夫,还是依你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是「有」依住门。你是依你的烦恼习气,住在你的烦恼习气,住在自私自利之中,你搞这个。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依住!生的什麼心?生大菩提心,生觉正净。诸位要晓得,你有依有住是迷,无依无住是觉。我们凡夫在迷,如果说无依无住,他心慌,没有安全感,这是什麼原因?在迷,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无住就心慌。如果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无住,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个时候他依什麼?他依的是虚空法界。他住的是什麼?一切刹土众生,入佛境界!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道心」就是觉心。没有觉心,人必定是迷惑颠倒。心迷倒,行必然不正。「暗行」就是迷惑颠倒之行,这是修道之人、求道之人,所以不能见道的根本原因。这是修学佛法希望在这一生中有所证悟者,不可不知的关键所在。「道心」,简单的说,无一切妄心,这就是道心。道心就是真心,行正之心亦是道心。行正之人,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即是心心在道;心心在道,则举足下足,无非是道。暗行之人,心住於法,於是眼被法障碍,盲修瞎鍊,无由见道。《金刚经》云:「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与此地意思相同。「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这是说明菩萨如何住於道心、如何行正行。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六祖这两句,实在是真正提醒我们。《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修道之人,若还常见世间种种过失,可见其妄心并未消除;换言之,「能所」没有舍离。果然「能所」亡了,所见世间众生见同不见;能所双忘,当处是道。古人所谓「十字街头不见有一人在」,功夫到此程度,即是「虚空粉碎,大地平沈」,这个时候,世间与出世间是一不是二。所以,我们若想知道自己所修之道,是真或是假?只须问自己,对待别人过失是见或不见,即能考验。果然确实不见一切众生过失,自己则有相当好的境界。若自己还见一切众生常犯过失,则不是众生有过失,而是自己的烦恼心所与境界相应,所以,是自己的过失,而不是众生的过失。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这首偈是说明「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的义趣。如果我还在批评别人过失,便是起心分别,我相未忘。他人之过失,与我本来没有关系,起心分别即生瞋恚,烦恼种子渗入识田,转变为自家之过失,这是不智的行持,所以叫做「左」。『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就是错了,自己错了。佛门教导我们要修怨亲平等观。『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只著重在个人的自修。
真正修道之人,一定先要求解。求解的目的,是将宇宙人生一切真相确实的了解,不能含糊笼统。了解得愈真切,我们的分别、执著、妄心才真正能放下,所谓是「歇即菩提」,才能歇下。否则,在环境中总免不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之所以不能顿歇,皆由无始劫中的烦恼习气。老同修都晓得,烦恼易断,习气难除。习气不除,障碍明心见性。这十五首的偈颂,诸位要将它念熟,最好能背诵,常常提起觉照的功夫。一遇到境界,心里才动心,自己就能觉察到。觉察什麼?「他非我不非」,把自己的分别、执著、妄想、是非顿息。要求自己的心像明镜一样,古人所谓「胡来现胡,汉来现汉」,胡是外国人,外国人照镜子,镜子现外国人的相,中国人照镜子,镜子现中国人的相;随缘现相,没有执著,没有分别,这就叫真心用事。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我们若是动了是非瞋恶之心,或者出言批评他人而与人结怨,这个错误就太大了。不但眼前我们与人结怨,而且识心中还种下恶报的种子,这才是真正的过失。所以说「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这两句就是教导我们如何断除是非之心、妄想之心,破除烦恼习气。「却」是排除的意思。「却非心」是排除非议他人的念头。修行人须如如不动,不理他人是非好恶。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我们的心,永远像止水一样,自能打破烦恼。宝志公说:「烦恼因心故有,无心烦恼何居,不劳分别取相,自然须臾得道。」又说:「如我身空诸法空,千品万类悉皆同。」外境皆空,哪有是非人我?这样才是破除烦恼极妙方法。云门祖师说:「你立不见立,行不见行,四大五蕴不可得,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是你每日把钵盂盛饭,唤什麼作饭?何处更有一粒米来?」到这田地,爱憎好恶都与自己真性毫无交涉,这时才真正是天下太平,更无一事。『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这两句是说得大自在,显示参学之事已经圆满,所谓「饥来吃饭困来眠」的大休大歇境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二五卷) 2003/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25 http://www.amtb.tw/12/12-17-0925.xml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勉励同学们,我们的心,就是经上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聪明人决定不把别人的垃圾捡起来,放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把自己清净的意识变成染污。这个绝对不是别人给你造成的,别人没有能力,只有你自己去捡垃圾往里面去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在你阿赖耶识里头放一点东西。诸佛菩萨都做不到,佛菩萨要有这个能力,把我们阿赖耶识里脏的东西掏出去,好的东西装进去,你说说,我们还要修行吗?诸佛如来大慈大悲,这不就救度我们了,他做不到!他只能够劝善,听到善的,装进去,听到不善的、看到不善的,决定不放在心上。聪明人!一等聪明人。
所以,见到别人的过失不落印象,不放在阿赖耶识里头,不放在口上。放在口上,造业,造恶业;放在阿赖耶识里,把自己的心性染污,亏吃大了。所以这些都是不信老人言,佛菩萨是老人!不相信毘卢遮那佛,也不相信阿弥陀佛,当然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还是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相信自己的贪瞋痴慢,广造无量无边恶业,他所感得的果报,自然是三途地狱。
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你相不相信?我常常讲,你也常常听,听了怎麼样?还是不相信。怎麼知道你不相信?你要相信,你就回头。你要相信,你是菩萨,转凡成圣。你还是个凡夫,还是依你自己的烦恼习气,你是「有」依住门。你是依你的烦恼习气,住在你的烦恼习气,住在自私自利之中,你搞这个。
觉悟的人、学佛的人,就像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像《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依住!生的什麼心?生大菩提心,生觉正净。诸位要晓得,你有依有住是迷,无依无住是觉。我们凡夫在迷,如果说无依无住,他心慌,没有安全感,这是什麼原因?在迷,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他无住就心慌。如果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无住,自在!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个时候他依什麼?他依的是虚空法界。他住的是什麼?一切刹土众生,入佛境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