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绝句
作诗规则
比如哪句压什么韵
还有什么限制
我什么都不知道
详细点
律诗,绝句
作诗规则
比如哪句压什么韵
还有什么限制
我什么都不知道
详细点
一 韵辙
刘勰的《文心雕龙——声律》有“同声相应为之韵”的话,虽然和我们现代的解释有出入,但还是揭示了汉语词句语体的基本特征。我们通常指的韵辙,其实就是戏曲、曲艺以及诗词、歌词的专用名称——合辙押韵。也就是诗词等当中的词句与词句,呼应起来有合辙押韵的关系。
1 合辙押韵
所谓合辙押韵,简单地说就是指两个韵母相同的句尾字相押。大家都知道,汉字的读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部分组成的(少数字只有韵母)。如“汉”字,它的声母是h,韵母是an ,合起来读han (汉)。而合辙押韵同声母无关,如“弹”字,声母:d,韵母:an 。虽然二字读音不同,但用的是把同一个韵母—an 运用到诗句的尾字中,以起到合辙押韵的作用。现编两句说明:铮铮铁汉,犹如炮弹。两个句尾字押的都是an韵,读起来顺口易记, 也是诗词语体的基本特征。
2 韵辙分类
现代普通话的概念是以北方话为基础,以北京话为表准的语音。我个人觉得我们还是应该提倡用以北京话为标准的今(新)韵,这是因为古韵实在是令大多数人不易掌握,也不利于初学者的学习和创作。从现代人创作的诗词(含歌词等)来看,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十三辙”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来合辙押韵的。“十三辙”即十三韵辙之意。这种韵辙的分类,起之于明清,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从语音的具体内容来看,就是将几个发音相近的韵部相互通融合并,也称通押。下面就将比较通行的韵辙名称及所含的韵母和收音列成一个简表,供大家参考:
辙 名 包含的韵母 收音
一 七 i (—i) v (er) i v
姑 苏 u u
发 花 a ia ua a
梭 波 o e uo o e
乜 斜 ie ve ie ve
怀 来 ai uai ai
灰 堆 ei uei ei
遥 条 ao uao ao
由 求 ou iou ou
言 前 an ian uan van an
人 辰 en in uen vn en
江 阳 ang iang uang ang
中 东 eng ing ueng ong iong eng ong
以上就是十三辙表,供各位朋友参考。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
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
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
不存在任何距离。
只要决定作的事,
就需要努力勤奋。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倒是在曲艺和儿歌中比较多见。为了加深各位朋友的理解,笔者还是现编一拙诗加以说明:
你我分别好久啦,
度日如度三秋啦。
虽然朝思暮想啦,
甜蜜却润心头啦。
末尾第二字(久`秋`头)三字押的是“由求”韵,尾字押的是“发花”韵,这就是所谓的叠韵。
4 韵辙选择
诗词韵辙的选择,一般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 作品的内容和感情因素
首先是要充分利用韵仄音色上的特点,来表现丰富多彩的诗词情感。如“发花”`“江阳”`“中东”`“言前”等韵的收音是放口(开口)韵,音色比较洪亮,选择这样的韵仄适合表现慷慨激昂`热烈奔放的豪情壮志。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就是选择的“中东”韵,充分地表达了作者激越壮阔的情怀,也使读者朗诵该诗时体会到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二“一七”`“姑苏”“梭波”等韵的收音是收口(闭口)韵,音色比较柔和,选择这样的韵辙就适合表现忧郁凄婉的情感。如陆游的《钗头凤》一词选择的是“梭波”韵,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在回忆与表妹唐婉的深厚感情时,那种百感交集`悲苦难忍的心情,也使读者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悲痛和哀怨。
(2) 韵辙本身的特点因素
汉字十三韵辙中,无论是哪一种韵辙,都有一个包含汉字的多少问题,有宽韵和窄韵之说。
宽韵如言前、江阳、中东、人辰、发花、遥条、一七等韵辙,因包括的常用汉字多,构词能力较强,被大多数作者选择其作为韵脚用字。特别是写较长的诗篇时,要选择宽韵。窄韵如乜斜等韵辙,包括的汉字屈指可数,构词能力也较差,一般诗词作者较少采用。
(3) 诗词的音乐性因素
因为好多的诗词是可歌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时假如考虑到谱曲的功能,就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了。若是雄壮豪迈的歌曲,就应该选择言前、江阳、中东等韵辙了。若改编的是女声歌曲,用一七韵就会使女歌手更易唱得响亮动听。
总之,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韵辙,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照抄照搬。尤其是在写短诗时,完全可以跟着感觉走,心里怎么想得就怎么写。如果越写越觉得别扭,难以将意思表达的透彻,也可以换个韵辙重写,直到满意为止。
5 韵脚安排
古典诗词的韵脚安排是有一定格式的,只要按照格式创作就行了,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现代诗词则比较灵活,这和自由诗体裁的多样性有关。不过大致也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一是句式、节奏整齐有序。此类诗常分为几段,每段句数相同,为了使韵脚安排的合理,且大多是双数句。一般都在双数句押韵,每段的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二是句式节奏参差不齐。这在自由诗和散文诗中比较常见,其韵脚安排也无规律可循。有的段落是通韵,有的段落跳韵,还有的段落内就变韵,无论采取什么韵式,韵脚相隔的都不太远。从中可以看出,现代诗韵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得比较灵活。
三是句式、节奏错落不等。这样的诗,往往被人们称之为自由诗。作者经常把一句较长的诗分成楼梯似的几行,以增强感情的起伏顿挫。但一般韵脚比较稀疏,有的隔好几句才安排一个韵脚,甚至有的一个段落才有一个韵脚,当然这要视情况而定了。尽管句式分成几行,但大多还是用通韵和跳韵的形式作韵脚安排的。见笔者发的《情》一帖,楼梯的句式,一段一个韵脚。
二 格律
格律,主要是指古典诗词在字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范。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最大的区别,在于古典诗词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而平仄又是基础。因此,我们在这里还是以古诗词的平仄来解释格律。
1 声率
其实就是在声调上的平仄要求,是指声调的长短律和高低律,即长短调的交替和高低调的
交替。平仄运用的得当。声调就会高低协调平衡,使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正象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所说的“异音相从谓之和”,这样就会使诗词既有“同声相应”的韵,又有“异音相从”的律,无疑会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的。
平仄的内容古代和现代是有区别的,为了言简意赅,我们还是从现代的角度去说。大家都知道汉语拼音是分为四个声调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所谓平就是汉语的一、二声;仄就是三、四声。这在古诗词句中每个字都是有要求的,以后祥介。
2 对仗
对仗既是对偶,就象是古代仪仗队一样,两两相对,主要是指律诗当中相连的奇数句和偶数句的对偶关系。如无论是五言和七言的八句律诗,一~二、三~四句(以下类推)-------,都是对联的关系。一般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可宽对也可工对,但中间两联必须是工对。请参考笔者将发的《楹联的基本要求》一帖。
3韵脚
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外,其余句字跳韵,即偶数句押韵。其主要要求:
(1)韵脚在偶数句尾。
(2)第一句可韵可不韵。
(3)一般一韵到底。
(4)不允许一个字重韵。
3 字数
古诗词中的每首诗词,都有非常规范的字数。这其中包括:
(1)每首诗词有一定的总字数。
(2)有一定的句数。
(3)每句又有一定的字数。
如五言律诗,总字数为40字;8句;每句五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http://baike.baidu.com/view/20208.htm 律诗格律
http://baike.baidu.com/view/626.htm 绝句格律
1.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
2.押韵是指在特定的文体里,在某些句子的一定位置上使用同韵的字。押韵的文体称韵文,诗歌是最常见的韵文。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3.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一般认识: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的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拼成gōng,其中 g是声母,ōng 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准确认识:韵”与“韵母”不同,韵指韵母中不包括韵头的部分,古代的时候韵还包括声调的成分,同韵的字必须同声调。
韵头是指复韵母中韵腹前面的元音,一般由高元音充当,发音不响亮。普通话中有i、u 、ü[y]三个韵头。
韵腹是指复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元音,也叫主要元音。如ua[uA]中的a、ei[ei]中的e、iou[iou]中的o。 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
韵尾指复韵母中韵腹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普通话中有n[n]、ng[?]两个辅音韵尾和i、u两个元音韵尾。如ei[ei]中的i、iao[iɑu]中的u、an[an]中的n、ing[ing]中的ng。
4.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押韵的位置一般在句子的末一字),所以又叫“韵脚”。
试看下面一个例子: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这里“苔”、“栽”和“来”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i。绕字不押韵,因为“绕”字拼起来是rào,它的韵母是 ao,跟“苔”、“栽”、“来”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象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 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练习:春眠不觉晓,(xiǎo) 处处闻啼鸟。(niǎo)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shǎo) 分析:晓、鸟、少字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ǎo”,而第二句中“声”字没有押韵。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是不押韵的。第一句则可押可不押。
4.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谐和,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代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
例如:山 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去深处有人家(ji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 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又如:江面曲 [唐]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朝”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三、现代诗歌
古人的诗都是依照韵书来写的。但由于岁月久远,今古语音变化较大,再按古人的韵书来写诗,就变得不再合适了,而且弄不好,会造成别扭的感觉。所以我们今天写诗只要按照普通话的韵脚来使用就可以了。
现代押韵一般不考虑声母、声调和韵头,也不要求韵腹、韵尾完全相同,在韵的归并上,相同、相近的韵母经常可以一起押韵,可归为一个韵。例如:
像园中的韭菜,不要割,(e)/让它绿绿地长着 (e)/像谷底的泉水,不要断,/让它淡淡地淌着 (e)/像枝头的青果,不要摘,/让它静静地挂着 (e)/也许,人总有那么一点,/想忘又不能忘,想说又不能说 (uo)/像怯光的蝙蝠,/扇翅于黄昏的角落。 (uo)
e同uo发音相近,可以押韵。
四、十三辙与十八韵
辙也是韵的意思,将同韵的字归并在一起,就形成一个一个的韵,宋代的《广韵》分为206韵,明清以来的白话讲唱文学则分为“十三辙”,现代人使用的十八韵则是根据黎锦熙等编的《中华新韵》,现在做诗押韵一般根据现代语音,按十三辙或十八韵押韵,而作旧体诗则要根据古代的韵书来押韵。
什么叫“押韵”? 在“韵文”里,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这就叫“押韵”。由于押韵的字放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押韵时可以每句都用(指句号,含叹号、问号,为一句),也可以连分句也用韵,还可以隔句或隔几句才用韵。这叫押韵方式,或称“韵律”。 韵的和谐程度是构成的条件的差异而不同造成的。如果主要元音与韵尾(指有韵尾的字)完全相同,就是最和谐、最严格的韵;如果主要元音不同,只是接近,那就是较宽的韵(如:“门”men、“心”xin,);如果不同程度更大,连韵尾也不同,那就是“通韵”,也就是更宽的韵(一般用在散文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