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关于诗经的卷首语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4 21:17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4-04 14:43
关于诗经的卷首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笑迎怀羞
  • 2021-04-04 16:01
卷首语

郭 云

  赋比兴是诗词创作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尤其比兴是诗的特有表现修辞格。这里简略分析比的表现方式。所谓比就是打比方,是深入浅出的一种方法。用朱熹的话说就是“用彼物比此物也”。比兴原则上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上曾经把比兴统称为譬喻。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该句虽然起着兴情的作用,但同时又是用雎鸠之美德来比喻苗条美貌贤惠的姑娘。但是比和兴还是不可等同的。比的运用在诗的表现上频率最高,正因为运用了比的修辞法,诗才又生机,有美感,句子才能委婉含蓄,才可使一首诗余音袅袅,隽永深长。如诗僧神秀诗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用菩提树、明镜台来比人的品质,其情景相融,意味无穷。但是如何用好比的方法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靠理论就能达到。一方面比的外延和其内涵随时代的发展也愈加充实。《诗经》中几乎随处可见之比,但《诗经》和《离骚》相比,《离骚》有很大发展。《诗经》的比兴比较呆板、单纯和静止,其喻体和情感几乎是贴到了一齐不是融成一体。如《摽有梅》中:“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用成熟的梅比喻长大的姑娘,小伙子赶快来追我。但外物景象没有染上情感的色彩,是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离骚》就不同了。如:“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句中的喻体:众芳、申椒、菌桂、蕙茝,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几乎分不出本体、喻体。这就把外物染上了情感的色彩。语言婉转形象,其意境高远隽永得多。如果说儒家为比兴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楚辞》发展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对后人来说是树立了第一块里程碑。
  比的外延很宽泛:如比喻(明比、隐喻、借喻),比拟、借代、对照等都是比的范畴。本体喻体和喻词表现的形式不尽相同。也正因为比的复杂性给我们增加了作诗和读诗的难度。尤其隐喻,其意理和所描写景物无直接关系,而是隐在比喻之外,本体和喻体常常分离。如唐·蜀僧德诚诗:“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禅偈中所描写的场景是一个垂钓的过程,实质是隐喻了一个极其深奥的僧人悟道之哲理。
  比喻修辞格的正确运用直接反映诗人的创作能力高下,也是判断一首诗优劣程度重要依据。运用比喻修辞手法首先要准确把握喻体和本体之关联。刘勰讲:“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贵在切事,刘勰十分强调切事,他讲:“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鸤鸠贞一,故夫人像义。义取其贞,无疑乎夷禽。”强调不能滥用其意。其次比喻要遵循读者和诗人群体之认可的惯例和原则,作者与读者要通过正确譬喻架起一座桥梁,把读者引进你所创作的意境,要符合共同的审美观念。王逸《离骚经序》说:“《离骚》之文,依诗趣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就是这道理。切忌不可晦涩。比喻在于使作品更加动感,有生机和美感。诗人复杂的心理情绪托寄于物,比方于物,使复杂的情感形象化简单化。若太晦涩就适得其反。
总之要把继承与发展统一,传统与创造结合。熟练和灵活的运用好比喻方法,才可“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能给诗词带来丰厚的意味,隽永深长,才能提升诗的美感,方达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情。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