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①“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0:57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03 15:14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①“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样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啊。”  ②“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更好地让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③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  ④他不答,我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⑤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⑥“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⑦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惟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⑧“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⑨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⑩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园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词语的意思。①嗫嚅:②迤逦:(2)这段文字写作者与年轻人的对话,表达了作者对青年人寄于怎样的希望?(3)从第④段的景物描写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4)第⑨段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5)第⑩、段去掉行不行为什么?(6)请对本文的语言作出品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1-03 15:44
答案:略解析: (1)①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②曲折连绵; (2)希望青年一代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全部智慧和热情。 (3)冷暗、阴沉。 (4)描写了美丽的晚霞;与前文呼应,强调每一个都要为时代的变革奉献自己。 (5)不行,因为这两段文字篇末点题,表明全文的主旨。 (6)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1-03 17:10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