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用第一人称写诸葛亮

答案:3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3 19:36
  • 提问者网友:十年饮冰
  • 2021-05-13 06:38
要真实的不要大话版,如果没有,其他历史人物也可以!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封刀令
  • 2021-05-13 06:52
隆冬已至,南阳这地方也是朔风凛冽,黑云欲坠。推开木窗,外面的世界早已银装素裹:山如玉簇,林似粉砌。

上次刘皇叔来访,可惜我与好友出游乡间。方才听小僮诉说缘由,直叫人悔不堪言。为何这般不凑巧呢?为何那日我与好友恰要出去吟诗博弈呢?为何今日又逢鹅毛大雪,叫我无法去见刘皇叔呢?


自董卓造孽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虽自称汉相,实有虎狼之心,灭吕布,讨张绣,扫袁术,踏平袁绍,虽持“唯才是举”之牌,却有大不义之举,不可效之。


而玄德虽曾是贩卖草屦之徒,却有一颗仁义之心。镇压黄巾军,他有大功;剿灭袁术,亦乃其所为。况其是汉室正统,又有关、张二兄弟助之。吾若不效之,那男儿之宏图霸业从何谈起?我这一介书生岂不是腐儒一个?


“师傅,雪停了!”正思忖间,小僮在外喊道。事不宜迟,我赶忙戴上纶巾,披上鹤氅,登上早已准备好的马车,携着那西川54州之图,更有我的希冀,踏上了征程……


匆匆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刘先主已然仙逝,却将这么一个不成器的儿子托付于我。这刘禅如此愚鲁不堪:一概国事皆推卸于我,自己却只知玩乐,如此下去,蜀亡必矣。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先主临终遗言,字字血泪,又叫我如何负之!但那捧不起的刘阿斗……唉!“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先主的话再一次回响耳畔。对!以我十倍于曹丕的才华,百倍于刘禅的威望,我不为成都之主谁为!我必将刘禅这个不肖子扫地出门,自为蜀主,一统天下!


天不遂人愿,谁料想伐魏之事竟如此艰辛,而我偏偏又在关键时刻看错了人,让马谡这个纸上谈兵的参将去守极为重要的街亭。如今街亭一失,只得退兵。庆幸一代蜀主我足智多谋,已经分配停当,各位将领皆已奉命而去,专待佳音。


忽然,十余次飞马来报:“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霎时间,我如五雷轰顶,呆若木鸡。环顾四周,惟有一班惊慌失措的文官,只余2500军在城中。


登上城楼,沙暴似的尘土弥漫寰宇,铁蹄奔腾之声如闷雷阵阵。魏兵分两路杀来,为首的正是那被我轻视的司马懿。


一切都完了。这2500军连同这座孤城怎能抵御浩浩荡荡15万铁骑的冲锋?我瘫倒在地上,只觉得城门在颤抖,城墙在惊栗,紧接着一阵冲杀的喊叫,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无助、绝望、后悔、痛心疾首,只觉得过去的一切恍若梦境,而终结这一切的,却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梦魇……


在多少旧臣战将的求情之下,曹丕将我释放,并宣布禁令:永生不得进入洛阳城。此时的我孑然一身,只得回到我的故居——南阳草庐。


又值隆冬。南阳远不及洛阳那般严寒。可几十年前躬耕的田地早已荒芜,小僮业已不见踪影。


轻轻推开柴扉,我仿佛在干草间嗅到了阳光的气味。走到中门,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字迹扑入眼帘: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我仔细端详着这坚定的书法。初出茅庐、自立为王、兵败西城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突然,一股发自心底的释怀让我开心地笑了。因为我才不是那个躬耕南阳、好为《梁甫吟》、受托孤之重而鞠躬尽瘁、处万险之境而不乱、巧使“空城计”的诸葛亮,我只是个生活在这个浮躁社会中的书虫罢了。


那人是英雄。


而我——不,我们,都不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5-13 08:50
http://baike.baidu.com/view/2347.htm?fr=ala0
  • 2楼网友:酒者煙囻
  • 2021-05-13 07:24

三国是个特殊的年代,最聪明的人最能反映这个政治集团的实力

有人会说诸葛亮聪明,诚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强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却不具备曹操的用人选人看人的一面。这在诸葛亮成汉蜀汉丞相时已经看出来了。 刘备用一种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汉政权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对此事批判,却大唱颂歌,这是为什么?难道罗兄也对刘备这种强盗态度持肯定态度?

我们研究三国看三国也好,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作真实历史来看。那样的话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态度。

其实,聪明二字不适用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我认为凡是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着凡人没有拥有的智慧和才学。 我们现在再来看曹魏集团,曹魏集团的老板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称王称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言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人是否定个人能力的国家。赞扬的是忠,孝,仁,义。这四种人。也就是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因此,我们在看某个人是否聪明时,就要看这个对他这个集团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团的领导人是曹操,这是肯定的,问题再于是谁为曹魏集团制定了一个使这个集团强大的战略性建议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立刻照办。 结果曹操统一了北方。 所以我认为,曹魏集团在当时应该是由一个很聪明的老板领导一群很聪明的员工。建立了一个本应该在中国历史应该大树特树的王朝。

而诸葛亮呢?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纳闷,当时的皇帝是刘禅,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诸葛亮啊。所以蜀汉的亡国诸葛亮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蜀汉的地理位置适合防守还是进攻吗?他在蜀汉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呢?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蜀人治蜀的正确方针呢?是能力还是蜀国的条件不行? 从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并不适用于蜀汉集团。 1。蜀汉集团没有将诸葛亮的正确方针落到实处。关羽擅自行动就说明问题 2。蜀汉集团后继无人。 3。蜀汉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4。蜀汉集团的开国根基不牢国 5。蜀汉集团是外来集团,没有实行正确的政治方针。

三国其实就是魏蜀的交锋,吴这个国家武力偏强,谋略偏弱。因此他的国家相对魏和蜀,智商相当的低

看到这里我想楼主你应该知道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了吧。曹魏集团的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力和聪明打出了一片属于东汉末年的最强集团。团结,积极,合作。这就看出集体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的优势所在。一个人的智商永远斗不过一群人的智商,一个好的老板永远强于一个好的打工仔。诸葛亮到底还是选错人了。

看一个是否聪明一定要看这个人在这集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使这个集团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聪明。他提的建议很适合曹魏集团。而不适合刘备。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智商。

和平时期靠个人,战争时期靠的是集体。我深以为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