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岳飞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9 14:21
  • 提问者网友:半生酒醒
  • 2021-12-18 17: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岳飞李松涛  ①一身盔甲,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但你挡得住面前的攻打,却经不起背后的谋杀。  ②一块中原大地般宽厚的脊背,针针见血地负起母亲的叮咛与沉雄的神州:“精忠报国!”——可报国路,让昏君奸臣弄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险象环生。你忠于谁,谁就决定你的生死。朝赐你财物、午赐你宅院、暮赐你美女的人,就不定何时便赐你一死。可你忙于出征、忙于布阵、忙于厮杀,便不曾留心,天子的夸奖,是一种带回钩的暗器;你醉心于把战表化成捷报,更不曾留意,金銮殿不露声色檐角,已勾勒出了风波亭的雏形……  ③阴谋出笼,出皇城,十二道牌,十二个夜叉——将忠良捉拿。昨天的猎人,今天的猎物——你角色的转换过于险陡,连看惯沉浮的黄河,事先都是毫无预感。手上铐子,脚上镣子,颈上枷子,最重的是驮在背上——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不归路上,当竖着的性命同一柄横着的利刃勃然相遇,你才晓《满江红》的写作,是从小校场熟悉的枪尖上起笔,而在一块陌生的磨石上结束的。  ④亭间是佞贼一个人的狞笑,亭外是满天下无数人的痛哭。屠刀下落,宏文顿成断章!被喷染的夕阳涂制页页血帆,浪踉跄,船蹀躞,黄河倒抽一口凉气,刹那改道……  ⑤滚烫的座右铭,一下子变成冰凉的墓志铭,幸亏那识字也识大体的岳母先行一步,否则她这白发人该怎哭祭黑发的儿郎?“精忠报国”的每个字,都该活上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可这区区三十八度春秋,已蓦然成为构思之外的残简……  ⑥你八百五十年前的一腔热血,化作历史的一把冷汗。莫须有的罪名造奇冤!谁让你满怀抱负、浑身功夫,却赶上了一个有重病而无良药的时代。宫殿里、龙书案后昏庸的半径,量得出民间黑暗的周长。这绝对是悲剧的情节:善良遇上恶毒依旧善良,恶毒遇上善良益发恶毒。  ⑦肯于为良知执言的,只有暴死的良知;能够给邪恶张目的,还是活着的邪恶。莫以为前朝才有怪胎,罪恶也并非偶然的宫外孕。  ⑧我总梦见影影绰绰的亭上,有蚊虫剔牙,有苍蝇打嗝。醒来不由惊问:风波亭在哪?它是一颗悬于神州大梁的苦胆,让有志有为的卧薪者品尝,明目明心,以认清忠奸。  ⑨看历史要细心,看现实要耐心。同为军人,二十九岁的项羽自杀了,三十八岁的岳飞被杀了。岳元帅,请原谅我高攀,我与你都有为诗之好,而且我们的理想也大致相同,概括起来就是你说过的那五个字:“收拾旧山河!”被别人侵占和被自己污染的山河,都须重新整理。  ⑩哦!你名字的背面是民族的疮疤,你名字的正面是历史的勋章。(1)这篇散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那母亲的至嘱,如今成了要命的包袱”?(2)作者将“风波亭”比作“苦胆”,这一艺术手法有什么特点?用意何在?(3)对“项羽自杀”和“岳飞被杀”应该如何理解?作者这样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令所有的对手溃不成军”,这句话既照应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史实,也暗示了岳飞当时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威严和所向披靡的顺畅,可谓一语双关。B.“天子的夸奖……已勾勒出了风波亭的雏形”,这里作者构思精巧,涉笔成趣,翻陈言为新语,化无形为有迹,表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洋溢着灵性和活力。C.“昨天的猎人,今天的猎物”,运用了对偶修辞,作者以简洁、明快而又发人深省的语言,揭示岳飞命运悲剧性的转变。“昨天”“今天”点明了转变过程的迅速。D.结尾处的两句话,以“背面”和“正面”、“疮疤”和“勋章”构成对比,言此而意彼,语短而味长,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民族英雄的重新认识和高度评价。E.在文中,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岳飞这位悲剧英雄的深深敬意和几分惋惜,并认同和丰富了“收拾旧山河”的理想,字里行间流动着情感,闪烁着哲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平生事
  • 2021-12-18 17:46
答案:4.CE;解析:(1)  答案:岳飞正是由于忠实地履行了“精忠报国”这一“至嘱”而被杀害的。  解析:此题需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归纳,进而作答。意思对即可。(2)  答案:手法:化用(运用)典故(成语)。用意在于提醒(点明)人们要牢记历史教训。  解析:作者问的是这一艺术手法的特点,并不是问这是什么修辞手法,所以不能回答成比喻,应该是“卧薪尝胆”一词的化用。作者的用意就是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3)  答案:两个人的死有着本质的区别。项羽因失败而自杀,而岳飞是被冤屈而死。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岳飞的“冤屈”。  解析:作者用项羽和岳飞进行对比,是为了说明岳飞比项羽更给人以深思,项羽是末路的英雄,他死得悲壮;岳飞是被害的英雄,他死得冤枉。对比的目的是突出岳飞的冤屈,表达自己对当时奸佞当道的不满。(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分析、鉴赏和评价。A项错在这句话没有那种暗示作用,也并非一语双关,因为岳飞在当时多坎坷,不顺畅。B项错在“涉笔成趣”和“洋溢着灵性和活力”等表述,因为作者的笔调是相当沉重的,并不是为了表现“情趣”和“活力”。D项错在“重新认识和高度评价”等表述上,因为此处是对历史的反思,而并非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的评价。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雾山林
  • 2021-12-18 18:47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