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入则孝短文的意思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10:27
  • 提问者网友:富士山上尢
  • 2021-02-08 01:53
入则孝短文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2-08 03:31
问题一:弟子规的意思短文概括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 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几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直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小孩子在他年少时(0~13岁),记忆力非常好,应该把前辈的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记忆下来,牢牢地背记,并烂熟于心中.尽管此时他还不理解其深刻含义,但是先记住,好比牛先把草吃下去,有时机再反刍一样,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也在成长,到了一定年龄自然酝酿发酵,必然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如果在孩子在记忆、记忆力强的时候,不给他一些经典的东西储存到脑子里,没有“厚积”,怎么能“薄发”呢?怎么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呢?《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 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弟子”是指一切圣贤人的弟子,“规”“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问题二:弟子规入则孝篇践行作文,急求!! 这段“弟子规”的意思是,父母呼唤时,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推辞投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辈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看到这里不由得我深感内疚,平时只要爸妈叫我,我都会假装没听见,只管玩我的。妈妈要是让我去做事,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让爸爸去做,爸爸让我去做事我会说我是你的奴隶吗?每当爸妈教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肯罢休,有时让爸妈气得哭笑不得。
读了“弟子规”,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懂事。从此以后,我要痛改前非,绝不犯错,要听爸妈的话,不再让爸妈伤心,做一个勤快懂事的好孩子。问题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弟子, 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 小题1:.孔子认为,“谨言”是“仁”的必修课,“巧言令色, 鲜矣仁”,仁者只要“辞达而已矣”,他反对偏佞,认为多言有害。小题2:赞同:说话谨慎,句句有着落,才能服众,不招祸患,反而能成事。不赞同:21世纪人才必须敢说,不能木讷,要敢于表达自己。 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孔子表述“谨而信, 泛爱众, 而亲仁”,先强调了“谨”然后才是“亲仁”可知谨言才能仁;根据“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的“憎”的意思,可知认为言多有害。小题2: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态度,就句段内涵来说,只能选赞同。阐述到理由时一定要和现时相联系,注意经典文化在当今时代的意义。问题四:阅读下面二段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小题1:孔子的学习观:先德后文,德文并举的学习观。子夏的学习观:重在德行,以德为学的学习观小题2:在学习上,都重视德行修养。孔子认为在实践仁德,行有余力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文献礼乐文化,体现了孔子以德为先,德文兼修的学习思想;而子夏的学习观则是对孔子学习观的一种补充,一种强调,一个人只要能实行“孝”、“忠”、“信”等伦理道德,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修身就是学习。从两人的学习观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传统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有很大的启示价值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疏通文意,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或者原句进行概括孔子和子夏的学习观。在分析评价二者的学习观时,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着具体的学习观内容来分析。如,“孝”“弟”“泛爱”“ 竭其力”“ 致其身”等都表明孔子和子夏重视德行修养。以此进行分析作答。问题五:入则孝,出则悌以自己为题写一篇600字作文 全文是: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解释:孔子说:“学生们进家要做到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行为时常谨慎、守信,博爱大众,而亲近仁者。工作之余,则可研习六艺之文。”问题六:阅读下面一则《论语》,回答问题。(12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 小题1: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写对一个得一分,共5分)。小题2: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而学习书本知识则放在第二位。(2分)分析一:孔子的这种主张,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性,为的就是要培养出适应本阶级需要的人才,因而特别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这种教育观与当今社会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不同,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分析二:这种主张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仍有现实意义。只有不断求真、崇善、爱美,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正直、谦逊、纯净、与人为善的人,才能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才能保持自身的操守。我们呼唤社会多一些这样的真善美。(6分)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概括的题目,文中很明确。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小题2:试题分析:概括孔子的主张,要抓住“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可以看出“学文”第二位的,首先应该是“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正是孔子的儒家思想,也就是注重道德教育,答出这些然后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要能够有理由据,自圆其说。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