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颐和园里有什么

答案:1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7 09:51
  • 提问者网友:缘字诀
  • 2021-03-06 19:16
颐和园里有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3-06 19:34
问题一:北京颐和园里有什么风景 陶瓷赶紧吃饭沪电股份急促老长时间反响风花雪月父子关系刚开学凤凰城v。,保持陈奕迅还可以额,问题二:颐和园里有什么 1、东宫门区: 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比。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5、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6、长廊: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
7、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山,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8、乐寿堂 :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
乐寿堂殿内设宝座、御案、掌扇及玻璃屏风。座旁有两只盛水果闻香味用的青龙花大磁盘,四只烧檀香用的九桃大铜炉。西套间为卧室,东套间为更衣室。室内紫檀大衣柜为乾隆时遗物。
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这里的玉兰花很有名,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
9、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余下全文>>问题三:颐和园里有什么景点?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政区,是当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坐朝听政,会见外宾的地方。仁寿殿后是三座大型四合院: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分别为慈禧、光绪和后妃们居住的地方。宜芸馆东侧的德和园大戏楼是清代三大戏楼之一。
颐和园自万寿山顶的智慧海向下,由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 “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昆明湖的西堤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
万寿山后山、后湖古木成林,有藏式寺庙,苏州河古买卖街。后湖东端有仿无锡寄畅园而建的谐趣园,小巧玲珑,被称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问题四:北京颐和园有哪些特色 颐和园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园内山水秀美,建筑宏伟。全园有各式建筑3000余间,园内布局可分为政治、生活、游览三个区域。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段为中心,是过去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办理朝事、会见朝臣、使节的地方。生活居住区,以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为主体,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之地。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 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的颐和园,布局和谐,浑然一体。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的中央,纵向自低而高排列着排 云门、排云股、德辉殿、佛香阁、智慧海等一组建筑,依山而立, 步步高升,气派宏伟。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形成了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北岸横向而建的长廊,长728米,共273间, 像一条彩带横跨于万寿山前,连结着东面前山建筑群。长廊中有精美柁画 14000多幅,素有“画廊”之美称。位于颐和园东北角,万寿山东麓的谐趣园,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 “园中之园”。
占全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在广阔的湖面上,有三个小岛点缀,其主要景物是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等。湖岸建有廓如亭、知春亭、凤凰墩等秀美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清晏舫(石访)中西合璧,精巧华丽,是园中著名的水上建筑。后山后湖,林茂竹青,景色幽雅,到处是松林曲径,小桥流水,风格与前山迥然不同。山脚下的苏州河,曲折蜿蜒,时狭时阔,颇具江南特色。在岸边的树丛中建有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西藏建筑——香岩宗印之阁,造型奇特。苏州街原为宫内的民间买卖街,现已修复并向游人开放。拥山抱水,绚丽多姿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前身是清漪园,取“颐养太和”之义。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花园和行宫。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1888年慈禧移用海军经费约3000余万两银子,重加修建,取“颐养冲和”之意,改清漪园为颐和园。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1902年重修,即成现在的规模。辛亥革命后属溥仪私产,1914年由逊清皇室售票开放。1924年辟为公园。1949年后成为北京主要游览点之一。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全区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政治活动区以仁寿宫为主体,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的地方;风景浏览区是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山三部分;乐寿堂是其寝宫。颐和园计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长廊728米,彩画8000余幅,是其它苑圃所不可及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胜之一。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94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4350亩),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虹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造园艺术的特色在于: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约占全园面积的3/4。但它的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余下全文>>问题五:颐和园有哪些特点?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再一个设计特色是她的西堤和堤上的桥。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可是设计者偏要将平坦的堤岸人为地断开,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
昆明湖的南边是建园时有意保留下来的小岛,人们也叫它龙王庙,用十七孔桥将它与湖的东岸连接起来。
由十七孔桥、龙王庙和西堤将昆明湖装点起来,又巧妙地利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手法,将远处的西山和玉泉山群峰纳入游人的视线,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颐和园的第三个特色是她的后湖景区,依靠后湖使万寿山形成三面环水的格局,后湖起到了观赏、游览和防火的三个功能,特别是将防火功能巧妙地与园林设计巧妙地相结合,其作用类似于城墙四周的护城河。
佛香阁是全园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颐和园的设计还集中了全国的主要名胜景区。如南湖岛上的望蟾阁仿武昌的黄鹤楼,十七孔桥仿芦沟桥,后山的苏州街是仿苏州的买卖街建的。
对外宾旅游路线的建议:进东宫门参观仁寿殿后——往北拐(右手)三百米,走10分钟,经“紫气东来”城关到谐趣园,谐趣园是仿无锡寄畅园修建的,是最能代理中国园林特点的,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特色,与颐和园皇家园林的整体特色也不同,因外宾对中国园林和江南园林了解很少,所以建议一定不要遗漏,外宾在此经常表示赞美。参观谐趣园然后到昆明湖——玉兰堂——乐寿堂——长廊——排支殿景区——石舫——为了节省时间紧可出北如意门,不要去苏州街了。
在后湖的西段,有一处湖岸两边怪石高耸,是仿长江三峡的景色。在万寿山后边,还有一组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群!~问题六:颐和园里有什么著名的景点 铜牛与十七孔桥
排云殿
东宫门区
昆明湖
乐寿堂
甘肃国旅解答问题七:颐和园的败家石有什么来历? 颐和园奇石不是败家石
在颐和园乐寿堂院内,有一块横卧在汉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每天都有不少人在此石前停步细观,兴致勃勃,侃侃而谈。
原来,这块巨石产自京郊房山群峰之中。四百多年前,被明朝一位太仆(官名)米万钟发现。米氏是宋代米芾后裔,爱石成癖,自称“石隐”,取号“友石”。他多才多艺,诗、书、绘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喜欢奇山异石。当时他家收藏大量的奇石、名石,名冠京都,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米万钟亦善画石,有多种画石本传世。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墨石图》就堪称奇石图中的佳构。米万钟为寻求园林置石,不辞辛苦踏遍郊野群山。一日在房山群山中偶尔发现一块巨石,突兀凌空,昂首俯卧,当即米氏爬上石头顶礼膜拜、赞叹不止,拟将此石置于他的花园———勺园(现北京大学西侧),“以石取胜”装点勺园,并借此在觅石成风的亲朋中显赫一番。为此他不惜财力,雇用百余人,先开山铺路,分段引水,掘水井待严冬,淘水泼冰,用四十匹马拉石滑行运输。当将此巨石运出山区到平原良乡时,朝中不少大臣、官员和文人去良乡观赏这尤以大、奇、灵、秀、“玲珑嵌空,窍穴千百”为特色的园林佳品,并认为它可以与宋代名石相媲美。此石当时轰动京都,大大超过了皇家御苑的置石品位,为此也惊动了魏忠贤私党。米万钟对奸臣当政者不屈不谀,当然难以摆脱魏忠贤的陷害,由该私党五虎之一倪文焕编造罪状,使米万钟遭受诬陷,因而获罪丢官。
轰动京都的灵秀巨石从此搁置良乡停止运送。人们疑惑不解,一些文人墨客向米氏探询。米万钟惟恐说出真情将会惹出更大祸害,就托言因运石而力竭财尽,表示无奈。此后人们越传越出奇,遂将此石称为“败家石”。此后该巨石就因米氏败家而出名。(现此石要载入北京石史中,笔者认为应予正名,可列入“事件石”为宜,再不能以“败家石”之名而污染“青芝岫”的形象。)
虽然米万钟获罪丢官,但对石艺术追求仍很执著。他专为心爱的石头盖了一间草棚,怕它风吹雨淋日晒加快风化。为防止丢失和人为破坏,专门雇了人昼夜看守,想有朝一日条件成熟,仍将此石运进勺园。米氏死后,石头被弃,一些文人闲客非常怀念这位爱石书画名家,常至良乡凭吊,并作诗抒发怀念之情。百年之后,清乾隆皇帝去河北易县西陵为父亲雍正扫墓。路过良乡时,太监禀报米万钟觅石获罪等细节,乾隆大感兴趣,御驾亲往,见石姿不凡,
大喜过望,即降旨将其移进清漪园内。当时乐寿堂的正门“水木自亲”已经修好,门只有一米多宽,米氏遗石身大体重,难以进院。乾隆下令拆墙破门,硬是把这块巨石安放在现在的地方。在它左右又分别竖起了两块形状别致的太湖石,以烘托气氛。据说皇太后因此大为不悦,认为此石“即败米家,又破我门,其名不祥”,母子之间闹了一场不小的别扭,由此可知此石身世确实不凡。
乾隆把此石置在乐寿堂后,经常观望欣赏,并根据此石的形状和润色,同时也考虑到母亲的讳忌,取意石岩突兀如青芝出岫,给此石起名“青芝岫”,并将三个字刻在石头上。与此同时,乾隆采取各种方式说服太后,有关大臣和太监等非常领悟乾隆的爱石心态,各施技艺,渲染“青芝岫”美在何处,意在何处,叙说“吉祥”神韵,并深入浅出与皇权联系起来,请太后到现场观看,结果太后被感悟,终于认同此石,至此一场母子矛盾烟消云散。
青芝岫长8米,宽2米,高4米,重约二十几吨。由于多年风化,现在“青”字已脱落,“芝岫”二字还清晰可辨。乾隆的《青芝岫诗》也还残留于石上,东侧的“莲秀”,西侧的“王英”均清楚可见。为了迎合乾隆的兴趣,大清朝一批大臣也在石头上题诗助兴。皇封或是臣题均属石之最高待遇......余下全文>>问题八:颐和园内有什么桥 西堤六桥:最北端是界湖桥,其余依次为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
豳风桥原称桑苎桥,由于桥面一带原有水村居、耕织图这样一些与农事有关的景点而得名。为啥把“桑苎桥”改名为“豳风桥”呢?据说,“桑苎”间近“长主”,而慈禧的丈夫咸丰,名为奕泞,“泞”与“苎”同音,虽说当时“奕泞”已死多年,还是要避讳。其他几座桥名,也多取唐诗的竟境。如镜桥和练桥是取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和“春江澄如练”。柳桥则是取自杜甫的“柳桥晴有絮”的诗句而得名的。玉带桥,是西堤六桥中的唯一的高拱石桥,它是西桥的一处通道,桥下,帝后们的龙舟可以穿行。它通体洁白、柔和、匀称,恰如一条玉带,在颐和园的桥中,最富盛名。问题九:北京颐和园有哪些值得玩的景点 仁寿殿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6]
生活区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7]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8]
宜芸馆
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修。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9]
游览区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
后山的景观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10]
昆明湖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