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9:45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1-24 16:47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少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三 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出外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请回答:
(1) 材料一认为中国古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存在何种关系?(2分)
(2) 材料二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可,为什么?(4分)
(3) 材料一和材料三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10分)
(1) 中国14世纪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分)
(2)认同。(2分) 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若不认同,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2分)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2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1-24 17:17
(答案→)(10分)(1) 中国14世纪的科技成就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2分)(2)认同。(2分) 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是造成科技人才缺乏的一个重要原因。(2分,若不认同,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3)都认为在18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缺乏社会经济动力。(2分)理解: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主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分散性决定了科技发明的需求有限,从而制约了科技进步。(2分) 解析:可联系答 案 网客服索取。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几近狂妄
  • 2021-01-24 17:25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