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一)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③,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⑤。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杂说四·马说》)(二)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可用者。吾闻之,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刘、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日果无材者,吾不信也。 (王安石《材论》) 〔注释〕 ①〔伯乐〕是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由于春秋时人孙阳,善相马。因称孙阳为伯乐,后泛指善相马或识才之人。②[祗辱]柢通“只”。辱,辱没、埋没。③[食(s
)马者]喂马的人。食,喂养。④[见(xi4n)]通“现”,显露。⑤[执策而临之]拿着马鞭对着它。 (1)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骈( )_________ 枥( )_________ 谟( )_________ 诤( )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患材之不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君苟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两段文字中的排比句并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论》中的“此数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说》中“鸣之不能通其意”有不同理解。一种解释是“吆喝它不能使它通晓其心意”,“其”指食马者。一种解释是“马叫了人不能通其意”,“其”指马。你认为哪种解释恰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简说《马说》与《材论》写法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有伯乐①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2 16:54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4-12 02:2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4-12 03:31
答案:略解析: (1)pi2n并列(或相继)。l马槽。m$谋划。zh8ng直言规劝。 (2)①相同、一样。②怎么。③作为。④如果、假使。 (3)如“策之不以其道……鸣之不能通其意”。用以强调说明食马者不识千里马。又如“六国合纵而辩说之材出……唐太宗欲治而谟谋谏诤之佐来”。用以强调“人君苟欲之,斯至矣”说明并非没有人才而在用与不用。 (4)辩说之材,战斗之徒,谟谋谏诤之佐。 (5)第一种较恰当。因为这是排比句,开头分别为“策之”“食之”“鸣之”。主语都是奴隶(食马者),宾语都是之(马)。如将“鸣”讲为马叫,主语则变人为马,“之”字也无意义了。此题可由学生讨论。 (6)两文都说的是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问题。《马说》用托物寓意的笔法,含蓄说明;《材论》则是直接阐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洒脱疯子
- 2021-04-12 04:20
谢谢回答!!!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