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二的《大学...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4:00
  • 提问者网友:孤山下
  • 2021-01-03 03:50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二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①,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选文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是一位_______家。本文是作者199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_______”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2)“格物致知”出自_______,“格”是_______的意思,“致”是_______的意思,文中古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3)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4)为什么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5)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01-03 05:16
答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1-03 06:40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