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浅谈黛玉的结局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1 17:53
  • 提问者网友:不爱我么
  • 2021-01-11 02:25
浅谈黛玉的结局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1-11 03:23
黛玉的结局:
  先要弄清林黛玉在小说中的位置:她是贾母的女儿贾敏的女儿,是宝玉的林妹妹。她的父亲叫林如海,是位大官。她母亲逝世后,她父亲派贾雨春送她到贾家寄居,后来父亲逝世时,又随贾琏回老家安葬父亲,然后又随贾琏回到贾家,从此,父母双亡,长期居住在贾家。
  根据第5回,她的判词和薛宝钗是合一的(合一原因以后再说),内容为:
  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根据"玉带林中挂",可知是死了,但死因未指明。于是引起了各家的争议。
  涉及她的支曲有三个,一个是[终身误],一个是[枉凝眉],这两个支曲都是说明她恋爱悲剧的,不涉及他的死因,此处不引用。再一个支曲是[红楼梦引子],其中有一句"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悲金是说薛宝钗命运悲哀,悼玉自然是悼念林黛玉。仍未见黛玉死因。
  黛玉的命运也是和曹家被抄联系起来的。
  在曹家被抄时,一定要清点人口,黛玉是外来人口,一定要驱除,黛玉只能回老家,而又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只好投靠远亲,其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必死无疑。她的老家是在苏州或杨州,只能乘船而去,结果一去不复返。这就是宝玉一看见"船"就发懵的原因。
  请看57回,"慧紫鹃情词试莽玉"。慧紫说黛玉要回苏州,结果"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呆呆的,一头热汗,满脸紫胀......竟不觉疼......已死了大半个了!......"。大夫诊断为"急痛迷心"。宝玉一眼看见"十锦槅子上陈设的一支金西洋自行船",又精神错乱。这就是勾起了宝玉对往事的回忆。
  63回中,湘云笑指那自行船与黛玉看,又说:"快坐上那船家去罢,别多说了。"就是透露了黛玉的结局。
  70回的"桃花行"、 "柳絮诗"、"放风筝",是黛玉回苏州前,众姐妹送别的场面。
  "桃花行"是黛玉自己作的,表示要走了,最后一句"寂寞帘栊空月痕",意味着人去楼空。宝玉看了,并不称赞,痴痴呆呆,竟要滚下泪来。
  "柳絮诗",是众姐妹送别之作。地点——潇湘馆。虽写柳絮,实为触景生情,借题发挥。如果单从字面解释,是不够的,只有找到隐含,才能读懂。

  我先来分析最关键的一首——薛宝芹的"西江月":(此人来历,暂不揭开)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 解:汉苑中柳树是很少的,隋堤上的柳树林长1300里。这是借隋杨帝去杨州观花的典故,暗写黛玉将乘船沿隋堤去杨州。
  三春事业付东风。 解:三年的宝、黛爱情,完蛋了。
  明月梅花一梦。 一场梦而已。
  几处落红庭院, 触景伤情
  谁家香雪帘栊。 帘栊是潇湘馆的象征性构造。
  江南江北一般同。 天南地北
  偏是离人恨重。 生离死别,遗恨终生。
  众人评价为"声调悲壮"。这是宝玉一生中,最大的痛苦。

  再看黛玉的"唐多令": "......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黛玉知道自己,此一去,无依无靠,更谈不上爱情,没有办法,只好走了。众人评价为"缠绵悲感"。这是黛玉一生中,最大的痛苦。
  再看宝钗的"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 解:潇湘馆前的柳絮,在春风中飞舞。
  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用蜂和蝶来形容众姐妹围绕着黛玉,来送行。
  几曾随逝水, 几乎都要跟随你走。
  岂必委芳尘? 何必跟随你走?(从此句翻转)
  万缕千丝终不改, 万缕千丝的思念之情,永远不会改变,
  任他随聚随分。 管他是聚还是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年轻人,不要说自己无父母,无依靠。
  好风凭借力, 愿借诸葛之东风,
  送我上青云。 送吾妹魂归离恨天。(诗中的我,是指柳絮,比喻黛玉,并非指宝钗自己。理解成宝钗自己要飞黄腾达,是不 确切的。)
  众人拍案叫绝,都说:"果然翻得好!自然这首为尊。"此诗一反悲观情调,变成乐观的祝福。实为送别诗中佳作。但并没能改变黛玉的悲惨命运。
  接着一声巨响,一个大风筝,砸坏了潇湘馆的竹篱和窗户,预示黛玉死亡,巨星陨落。结果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相当于"玉带林中挂"。接着是紫鹃来收尸体。紫鹃说"......我不管,我且拿起来。"
  最后,众姐妹的风筝全放飞了,把线剪断,随风而去。意味着:黛玉的结局象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复返。也意味着魂归离恨天。
  此去,贫病交加,衣食无着,命运如何,可想而知。究竟是挂树还是沉湖,她均无力为之,我想,人之将死,不能再要求她选择哪种死法更富有诗意。"玉带林中挂"只是死亡的象征而已。

  黛玉是死在苏州或杨州。"黄土陇中,卿何薄命!"(79回)是她的结局。
  众姐妹的风筝全部放飞,也预示十二钗都要去了。小说即将结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1-11 04:54
至情至性,黛玉最终的沉湖,是诗意的写照,是美的终结
  • 2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1-11 03:29
一、“冷月葬花魂”??林黛玉的结局
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她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托生为人,“还泪而来,泪尽而逝”。那么?谁是她应该报答的人?你一定会说:贾宝玉,他们不是“木石前盟”吗?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贾宝玉是谁的化身?是“神瑛侍者”么?答案是“否”,贾宝玉的前身是大荒山下,青垠峰中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他并不是侍奉绛珠仙草的侍者,他是随一僧一道来游历人间,体会繁华的。所以,黛玉和宝玉之间,可以说是“木石前盟”??绛珠草与顽石的缘分,但决不是以泪报答的关系。
明白这一点,也就明白了,黛玉与宝玉实则无缘,有的只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开始的错误的爱情。黛玉真正应该还泪的,是神瑛侍者化作的“甄(真)宝玉”,而不是与他面貌相同的“贾(假)宝玉”,这可以说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也是全书的真谛“假作真时真亦假!”
黛玉一生实际与真宝玉无缘。错误的与“腹内草莽人轻浮”的假宝玉结缘,只是因为在投胎转世中的错误,绛珠仙子误把“似曾相识”的贾宝玉当作了神瑛侍者,而来人世历经感情之旅的顽石,也将错就错的成为了替身,开始了这场一僧一道导演的苦戏。直至最后被僧道带走,结束游历,完成一场哀金悼玉的红楼梦。
黛玉将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了宝玉,忍受着“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特别是,宝玉外出离开大观园后(应该八十回后的故事,宝玉因为某些突发事件去了外省),黛玉惟一的希望就是等他回来。当传回的消息说宝玉遇难了之后,黛玉无法忍受这一打击,病情加重。这时,贾府岌岌可危,为了挽救全家于水火,当家的一批人(应该有王夫人作主谋,应为黛玉的替身晴雯就是她害死的,是个暗示)为了自救,把外姓的穷亲戚林黛玉当做交易,很可能是许配给了北静王,以求稳固势力。
这从四春的命运就可以映射出来:元春??皇妃,被选入宫,年纪轻轻就到了见不得人的地方,与亲人生离死别。此处暗示黛玉也是作了王妃之类的,与亲人生离别;迎春??没有亲生母亲,无人怜爱,误嫁中山狼,一枕赴黄梁。此处暗示黛玉同样在婚后不久就悲惨的死去;探春??空有男儿志,远嫁番邦和亲,分骨肉。在庆祝生日的一次酒席上,探春和黛玉都摇到了与桃花有关的诗签,好像是什么“瑶池仙品”预示两人都是王妃;惜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锱衣乞食,此处暗示黛玉的另一个影子??妙玉,另成系列,这里不再赘述。这四个女人,特别是前三个,都是与宝玉亲密的姐妹,结局都是贾府巴结权势的牺牲品,暗示了黛玉的命运走向,也就是大观园中大多数薄命的归宿!
大胆的推测,有力证据:宝玉曾经去祭奠过金钏,托词是“北静王的一个爱妃没了”,去的是水仙庵,黛玉如果嫁给北静王后投水自尽(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应该也就是水仙庵中洛神的化身吧?不也就是北静王的爱妾吗?(洛神是曹植的爱妃,被当皇帝的哥哥曹丕夺走。)黛玉被宝玉的好朋友北静王爷夺走,也是有前缘的,记得吗: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时,把北静王给的一串珠子给了黛玉,黛玉当时就翻脸了。这可是一个伏笔?如同宝玉把蒋玉菡的汗巾给了袭人,所不同的是,袭人被骗收下了,也就和蒋玉菡结了缘,成了夫妻;但黛玉坚决反对,没有留下。还有,那个唱戏的小旦,貌似黛玉,湘云为此还得罪了黛玉,所唱的《离魂》这部戏,也就是影射黛玉的结局。
大概可以这样归纳一下:三春的命运大概预示着黛玉这个同样与宝玉亲密的女性,也是与亲人生离死别,嫁入王府,后短命而死。判词中的“玉带林中挂”,金钏的跳井,和黛玉与湘云的联句,预示着黛玉的自沉。北静王的香罗串预示着他与黛玉的“婚姻”,当然还因为是在秦可卿(宝玉的另一个情人的化身)的葬礼上发生的,也即预示着北静王的出现是宝玉爱人走向死亡的结局。小旦演员酷似黛玉,晴雯长得似黛玉,她们或唱戏,或真的被人迫害(王夫人之于晴雯),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也都是预演着黛玉的下场。
结论就是:宝玉外出,久久不归,传来噩耗,举家震惊。元春死于政变(对外是病逝),贾府面临政局的考验,风雨飘摇。当权者王夫人(多好的名字!“王”夫人,真是一语双关,耐人寻味)之流,为攀节权势,以黛玉和探春等为筹码,将她们或许给北静王为妾,或远嫁番邦和亲。黛玉无力抗争,也为回报贾母的养育之恩,只得同意,替贾府暂时找到一棵大树,以解灭顶之灾,但在她从北静王那里得知宝玉未死,且贾府终将获罪倾覆之后,终于在绝望中投湖自沉。紧接着,宝玉回家,与宝钗完婚。正是: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再回到开始的观点,黛玉与宝玉并与缘分,只是一场误会“镜中花、水中月”。记得宝玉梦中照镜子的情节吗?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宝玉在镜子里,两个一模一样的宝玉,一真一假,一个是绛珠还泪的侍者,另一个只是顽石。这两人就是镜中花,一虚一实,互为映衬。而投水自沉的黛玉不就正是水中一轮清净洁白的明月吗?但是他们之间阴错阳差,才展开了这样的“误会”:一个要还泪,找错了对象;一个徒有其表,游历人间,是“银样蜡枪头”;一个虚虚实实,总不露面;三人之间演绎一场“哀金悼玉的红楼大梦”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