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11:01
  • 提问者网友:愿为果
  • 2021-01-03 13:07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我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眱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了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心中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万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 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宗教、爱情、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1)第二自然段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什么?(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中加线的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对我而言”的好处是什么?(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复使用“联想”的好处是什么?(25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正确理解?(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A.文中首句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意象”即境界,作者发现的莲的“绰约”意象,就是“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D.“我的莲既冷且热”,是说诗人笔下的莲,不同于画家画的苹果,向日葵那样冷暖有别,而是华美与冷隽的和谐统一。 E.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赧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美,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F.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飘逸而富于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长青诗
  • 2021-01-03 14:44
答案:略解析: (1)小莲池中的莲花,在迷蒙的烟雨中,豪艳而又冷隽,美丽如画。(2)①强调对莲的特有感觉,总领下文。  ②借引神话传说中的美女形象,盛赞莲是美、爱和神综合的象征。(3)不矛盾,因为以前是用眼看,“只是胰瓣,不是心瓣”,而这次用了心灵,感知到了莲的灵魂。 (4)ACD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从此江山别
  • 2021-01-03 15:14
谢谢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