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15 07:26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3-15 00:42
如何设计完整有效的幼儿园教学活动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旧脸谱
- 2021-03-15 02:04
根据教学设计的含义及教学设计的四个要素,我觉得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2、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4、考虑活动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充实
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设计、制作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组织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之前,操作材料的准备、设计和制作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幼儿如何操作?学具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数学活动中,老师的讲解、示范都是理性层面的。幼儿听了、看了,有可能理解,但也只是零散的、片面的、肤浅的。如要将数学概念真正转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内化到幼儿的知识结构中,那就只有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幼儿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就是将数学概念从理性层面转变成感性层面的过程。
1、确实把握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2、选择合适的具体活动的目标
3、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计活动的具体步骤
4、考虑活动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修改与充实
幼儿操作材料的准备、设计、制作
操作是幼儿学习数学最基本的方法,因此在组织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之前,操作材料的准备、设计和制作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幼儿如何操作?学具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
数学活动中,老师的讲解、示范都是理性层面的。幼儿听了、看了,有可能理解,但也只是零散的、片面的、肤浅的。如要将数学概念真正转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内化到幼儿的知识结构中,那就只有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幼儿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就是将数学概念从理性层面转变成感性层面的过程。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3-15 03:21
一、树立目标意识,促使教学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一方面把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指出幼儿阶段认知水平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对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养成的关注与对知识技能的重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做到不偏不倚、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长远的发展。只有心中时刻装有大目标,教学中才能科学而灵活调整小目标,也才能在教学中有意识做到尊重儿童的兴趣,关注幼儿的情绪反应,积极回应幼儿的问题,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全体幼儿得到“快乐地发展”。
二、回归真实的教学,给予有效的引导
理想的教学活动是真实自然的师幼互动,是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幼儿生来具有好奇心和认知的兴趣,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游戏化”,是因为要在“教”与“学”之间搭建桥梁。因而在观摩、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绞尽脑汁地寻找新颖有趣的教材,设计丰富多彩的过程,以期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听课者也较多的关注教学形式的“新、奇、特”,对于游戏与教学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游戏活动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游戏以这种方式进行是否合适等则较少探究,其实在这些公开活动中应该做到“真实自然”,敢于暴露教学中的意外之事,真实反映出幼儿的学习情况,再现原汁原味的师幼互动,将游戏的机制真实引入教学过程,而不是将游戏与教学生拉硬拽地机械叠加,应该寻找二者的结合点,使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成为幼儿主动学习、有效探究、发展能力的助推器。回归真实的教学,走向教学的真实,也是新课改、新《纲要》赋予幼教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三、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支持幼儿有效发展
教师在选用教学用具时,首先应考虑它是否蕴含本次教学活动的价值,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应本着“一个活动解决一个问题”的原则,让幼儿在操作时感觉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蕴含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其次,学习材料的选择还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最后,学习操作材料的呈现与使用时机也需要经过思考后才能确定。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充分地利用材料去发现、学习,又不至于使材料产生负面影响。
四、精心设计提问,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应认识到幼儿阶段通过信息的分析、综合,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单纯扩充知识更重要。不能频繁地提低知识水平层次的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可以让幼儿学会分析与解决问题,发展其分析、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引发幼儿间、幼儿与教师间真正具有交流性意义的互动,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情感。
其次,教师应重视提问的适切性。教师应选择在幼儿“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之时进行提问。在提问的内容难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链”,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帮助幼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建构认知结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提问亦如此。可以从导入开始,也可以在活动中铺开;可以采用尖峰式策略,也可使用高原式策略。更应鼓励幼儿提问,与幼儿平等对话:幼儿可以自由答,集体齐答,讨论交流后作答。提问应面向所有的幼儿,给予所有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照顾到每个角落的幼儿,使“学习机会人人平等”这一口号落到实处。
最后,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开拓幼儿的智慧。如果在问题提出后,幼儿没有思考或来不及思考,那就失去了“问”的价值。因而教师应适当延长问题的解答距。有研究者提议,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至少应有5秒钟,这样可以给予幼儿更大的思维空间和较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幼儿有更多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实践体验的机会。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