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粒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14:55
- 提问者网友:火车头
- 2021-12-23 23:31
沙 粒刘燕敏 两年前到新疆旅行,在去天池的路上,看到一棵大树躺在山谷里,它已被沙石流水剥蚀得仅仅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当时,我非常惊异。山洪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如此一棵巨树,都经不起它轻轻一推。 然而,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棵有三百多年树龄的山榆树,不是被山洪毁掉的,而是被一小群蚂蚁咬死的。它们在它的根部做了一个窝,一点一点地把根给掏空了。 这样一棵大树,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把它击倒,狂风和洪水不曾使它动摇,最后却因一群蚂蚁倒下了。 我想起非洲的一种吸血蝙蝠,它在非洲大草原上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种动物了,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时常趴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咬破野马的腿,用尖尖的嘴吸血。野马血流如注疼痛难忍,然而它无论怎么蹦跳和奔跑,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不像狮子、虎、狼之类的猛兽,可以用脚踢,用身子撞。蝙蝠能站在野马的身上,落在野马的头上,让野马在暴怒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当一种东西小到不是你的对手时,你千万要小心。大自然中,这种不可思议的逻辑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 生活中将你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当你面临巨大的灾难时,人会因恐惧、紧张本能地产生出抗争的力量。然而当困扰你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可能就会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是容易被忽略的生活的细微末节。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正像那蚂蚁和蝙蝠一样能把强大的生命置于死地。伏尔泰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那颗小小的沙粒。(1)本文的标题为“沙粒”,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2)这篇议论文是怎样引出议论的?它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文中画线句“大自然中,这种不可思议的逻辑在人类社会也同样存在”中的“这种”指代的是什么?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4)文章中引了蚂蚁、蝙蝠、沙粒、见闻、传说、名言,中国的、外国的等材料,它们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它们都起什么作用?(5)这篇文章用了引用、排比、对比等不同的手法,使文章既有论理性,又有形象性,请举一例说明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12-24 00:19
答案:解析:(1)“沙粒”是一个引用的喻体,实指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很不起眼的小麻烦等。(2)作者从去新疆旅行途中看到一棵大树躺在山谷里的现象入手,由蚂蚁毁树想到蝙蝠杀马引出议论。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及时处理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否则它会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甚至将你击垮。这个道理,很能警世醒人。(3)指代“当一种东西小到不是你的对手时,你千万要小心”这一逻辑,起过渡转折作用,以进一步议论。(4)有联系,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来选择的,作者从多角度来引证,以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5)如“这样一棵大树,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把它击倒,狂风和洪水不曾使它动摇,最后却因一群蚂蚁倒下了”。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强调了小小的蚂蚁的威力,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既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12-24 00:32
这个解释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