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国学经典践行什么意思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22:31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4-07 09:39
国学经典践行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十年萤火照君眠
  • 2021-04-07 11:12
把中国的国学理念付诸于实践,就是在生活中运用国学知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入客枕
  • 2021-04-07 12:25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王守仁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既针对朱熹,也不同于陆九渊.朱陆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反对将知行分作两截,主张求理于吾心.他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与行相分离的知,不是真知,而是妄想;与知相分离的行,不是笃行,而是冥行.他提出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但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混淆了意识活动同实践活动的界限.他提倡知行合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克服“一念不善”,这是他的“立言宗旨”.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是一种讲内心“省察克治”的道德修养学说.他所谓不曾被私意隔断的知行本体,就是指“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的良知,认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就是行.他的“致良知”即知行合一,就是“去恶为善”、“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他声明:“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