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要和重要人物见面了,我该准备点什么见面礼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8 05:58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1-17 12:59
要和重要人物见面了,我该准备点什么见面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1-17 13:44
生活中的礼节

见面礼

俗说话,“见面三分亲”。无论男女老少,他们见面相互问候时,通用一种祝安词,也叫见面语。《》多次强调见面礼节的重要性,说“如有祝安于你,你应当比他更好地来回答他。”祝安词一般都是致者先说“安色俩目阿来昆”,意为求主赐你们平安,而回答者则说“吾阿来昆色俩目”,意为求也赐你平安。这一礼俗文化,源于伯。据宗教传说,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晚年得一“圣子”,天使曾预先向他说“色俩目”,从此后人们也仿效。传教时期,这一礼俗已普遍流行,并当作一种“圣行”。唐时来华的伯、波斯人将这一礼俗带到了中国。这种祝安词原带有宗教色彩,但经沿用,众已经把它看成是正常的祝安问候语,相当于汉语的“您好”和“您也好”。

宁夏、甘肃、青海等地有的把祝安词简称为“色俩目”,人见面时,致者说“色俩目”(平安,您好),回答者则说“安色俩目”<平安,您也好)。《西域番国志》、《哈烈志》记到相见的礼节时说:“相见之际,略无礼仪,惟释屈躬,‘撒力马力’一语而已……”。“撤力马力”就是“色俩目”、“阿来库”;“惟释屈躬”,说”色俩目”腰微前躬。这说明的见面礼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互致“色俩目”还有许多讲究。一般是晚辈先向长辈致“色俩目”。平辈亲友相逢,年幼者向年长者致“色俩目”。教民与阿訇相遇,教民先致“色俩目”。客人见了主人,客人先致“色俩目”。出门在外的要向当地留住者先致“色俩目”。乘骑者对步行者先致“色俩目”。男对女先致“色俩目”。夫对妇先致“色俩目”。(西北有的地方是妇对夫先致“色俩目”)。少数人对多数人先致“色俩日”。如个别人到寺或碰红白喜事,要向多数人高声道“色俩目”(你们好),多数人中凡是听到的要回色俩目。这样少数人就不再一一去向每个人致“色俩目”。

在一些庄重的场合相互说“色俩目”时,同时还握手。有些地方的在致“色俩目”时,右手置抚胸前,腰微微前躬,表示从内心敬重对方,衷心地祝愿。有些地方的在致“色俩目”时,双手抱拳或平扬双手,表示亲切庄重。还有的在致“色俩目”时,相互伸出右手相握,左手抚在对方的右臂上,意为关系非常密切,亲如一家。如果有的人出门遇到不相识的,致“色俩目”问好,对方就知道你也是,有什么要办的事,就一定热情帮助。

反对说“色俩目”时摇头晃脑、喜喜哈哈等不稳重的表现。对年轻人见了老人不致“色俩目”,视为一种没礼貌的行为,遭到众人的轻视和议论。对于听到别人致“色俩目”而不回“色俩目”的,视为高傲不礼貌的行为,遭到众人的辱骂。

在遇到对方赤身裸体,或正在上厕所,或正在礼拜时不说“色俩目”。见到汉族等其他不信仰教民族同胞,只握手问好,不说“色俩目”。男女之间致“色俩目”时不握手。

的祝安词,不仅见面讲,分别时有的也互致“色俩目”。一些出门在外的,在给长辈和老人通信时,称呼上写上“代‘色俩目’问候”。现在庆祝节日和有关宗教会议时,有关人士在讲话时,也先道一声“色俩目”,简称“色兰”,使众产生一种亲切感。

饮食的礼节:
1、食物要合法(&#;&#;&#;&#; )。 2、在礼拜前或与人会见之前不要生吃洋葱和大蒜。3、使用金银餐具是非法的(&#;&#;&#;&#;)。 4、如果食物已准备就绪,并且礼拜时间到了,若不耽误礼拜,可以先吃后礼拜。5、不要满嘴塞着食物说话。 6、饭前饭后要洗手、漱口。 7、要举意:“我吃东西来强化身体,以便做好善功。” 8、用右手进食。 9、大家共同进餐,不要分开。10、无论食物如何都要心满意足。11、坐在地面上,以下述三种方法吃;A、蹲着吃。 B、坐在一条腿上,另一条腿竖起。C、坐在两条腿上,以打坐姿势吃。12、坐床用餐前要脱鞋。 13、集体进餐时,让最虔敬者或最年长者先开始。14、可能的话,用右手三个指头捏着吃。 15、吃东西前要念诵:“奉的尊名开始。” 16、吃就近放的食物。 17、小片肉不要用刀切。18、大片可以用刀切下。 19、不应吃烫的食物,冷却后再吃。20、不要吹食品。 21、吃食物时,如果有食物落在餐巾上,应拣起来吃掉。22、吃完后应添手指,不要在盘中剩下任何食物。
喝水的礼节:
1、用右手喝饮料。 2、至少分三口喝。 3、在开始时念台思米,结束时念知感。 4、勿吹热饮料。 5、要坐着喝。 6、站着喝泽目泽目水和小净剩水。7、如要喝隔夜的水,必须是盖着盖的。 8、不要从有缺口的一边喝。9、使用金银器皿是非法的。
赴寺的礼节:
1、最好在家中洗好小净。 2、迈小步去寺礼拜。 3、先脱左脚
的鞋,右脚先迈进礼拜殿。 4、在唤礼和大赞词之间念堵阿,这时候的堵阿是受承领的。 5、尽可能站在第一班和前面。6、勿谈论世俗事务。 7、当有人礼拜时,要默念孜克尔甚至要默念《》。 8、勿向卡尔白吐痰。9、勿向卡尔白伸腿。10、勿做。 6、勿寻找在礼拜殿外丢失的东西,或为之贴告示。7、在拜内勿摆弄身体或衣服。8、勿交叉手指或把指节捏得噼啪作响。
睡觉的礼节:
1、关门或闩锁时要念台思米耶。 2、睡时举意要起来礼夜间拜。3、灭火源。 4、自己放置或铺开床铺。 5、睡前要打扫床铺。6、睡前要念《》中的:A、第章。 B、第章C、第章。 D、第章。然后吹掌心并摸擦全身。7、使用枕头。 8、伏卧、仰卧是非法的。 9、做完恶梦后应念:“我求护佑免遭恶魔伤害。”并向左边吹三次。10、向右侧卧,面向卡尔白。 11、睡时右手置于头下,膝盖弯曲。12、洁净状态的睡眠,即带小净和大净。13、睡前念:赞颂33遍,知感33遍,至大33遍。14、不应在孩子跟前同。
旅行的礼节:
1、出发前礼四拜副功拜。 2、星期四开始旅行为好。3、主麻的唤礼
后和礼主麻拜之间,出门旅行是非法的。4、至圣不独自一人旅行,他喜欢三人一组。5、如果三人以上同组旅行,应指定一个艾米尔(领导)。6、领队是小队的服务者。7、圣人旅行归来时的习惯是去寺礼两拜,坐在寺里会见,然后才回家。
会宾客的礼节:
1、在客人到的第一天,应准备特别的食物。2、三天以内,客人应受殷
勤的款待,超过三天,他可受到宽待。3、客人不应呆得太久,以免主人不便。4、拒绝接受邀请的客人,已违背了和使者,除非不接受邀请是在教法之内。5、主人必须尊敬和善待客人。 6、送客要到门口。(《伊本玛哲圣训。)
上厕所的礼节:
1、进厕所时先迈左脚。(《伊本玛哲圣训》,2、至圣上厕所时,总穿着鞋,戴着帽或头巾。(《伊本-赛德圣训》),3、在把手插入水桶或容器取水之前,洗手至手腕三次。(《提米尔圣训》),4、任何写有的尊名、他的使者的名字、文的东西(例如戒指、挂有纪念小盒的项链等)在进厕所之前应该取掉。(《尼萨仪圣训》),5、大小便时不能面对或背对卡尔白。(《提米尔圣训。》6、大小便时,除非特别情形,不应说话。7、净下时右手不能触摸羞体,应用左手。(布哈里圣训、圣训)8)应小心避免小便飞溅。(《提米尔圣训》)9、先用土或纸净下,再用水。(《提米尔圣训》)10、离开厕所时,先迈右脚。11、不能站着小便。(〈提米尔圣训〉)
去坟墓的礼节:
1、方可进入, 2、带有大小净, 3、 诵读为亡人求饶并做杜阿宜, 4、可以栽种树木, 5、不许坐在坟墓上, 6、禁止烧纸点香 7、禁止树碑列传写, 8、禁止用砖和石块镶嵌坟墓, 9、禁止礼拜和建寺, 10、禁止迁坟, 11、禁止妇女去坟地, 12、禁止在坟地大哭大叫 13、禁止暴露羞体.14、禁止非进入。

待客礼

待人诚实憨厚,和蔼可亲,有礼有节。当家里来客人时;走出大门外去迎接。如客人骑自行车,立即把车子接过来推上,对有行李包的客人要把行李接过来提上。客人进屋时,要主动给揭开门帘,让客人先进屋。客人入座后,马上沏茶、备饭。一般不跟客人说“你喝茶不?”“你吃饭了没有?”“给你做饭吧!”等等,即使家里比较困难的,只要来客人,也悄悄出去借面、借鸡蛋,想把客人招待好。把饭菜做好端上桌子以后,主人不陪坐、不陪吃,站在地下,先说一声“请口道”,接着一再谦让、夹菜,照顾客人吃好饭,人认为主人陪坐、陪吃是对客人的不礼貌。

众人同桌聚餐时,先洗手以后,谦让年长的入库上席,要等他动筷子以后,其它人再动。吃饭时,不说污言秽语,不贬嫌食物,不在碗里乱吹乱搅。要小口进食。吃烙饼、馍馍、油香时,不拿在手里大口大口咬着吃,而要用手掰着吃;放饼时,注意将面子放在上面,掰开后而没吃完的,不勉强塞让同席者吃。饮水时,不接连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气一气地慢饮。

同客人谈话的时候,要求不能左顾右盼,不能玩弄自己的胡须与戒指等,不能搜剔牙齿,不能将手指插入鼻孔中;不可当面吐痰与拧鼻涕,更不能伸懒腰打哈欠;如果非打喷嚏不可,应将双手搭在嘴前,遮住自己的声音和唾沫星子,欠身越过对方,完了还要向对方略表谦意。打哈欠的时候把手放在口上。谈话中要细听别人的言语,不能要求对方过多的重复,更不能插话表述自己的成绩。不能奴仆般地献媚,也不能缠绵乞求。

送客人的时候,不能沉着脸,要和颜悦色,经一再挽留而不止步则送出大门。

到人家做客或入座时,要宽让,不能从人前头过:坐下的时。候,以“色俩目”给靠近自己的人问安。

拜访亲友时,不要冒昧闯入,惹人讨厌,未给主道安,不得进入卧室。

在亲戚朋友有病时,左邻右舍和庄村的乡亲都带上礼品去看望、安慰。

出远门旅行时,要向父母讨“口唤”(即同意),征得父母允许,不能冒失地离开。旅行回来时,要向父母表述沿途见闻,办事情况。这样做,一则请安、二则汇报。

还非常注意并尊重他人的自尊感,顾全别人的面子,不提倡喊别人的外。

割礼

割礼,伯语“海特乃”的意译。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

男童一般在5—9岁实行割礼,即割除的包皮。

为什么要割包皮呢?因为教规定男孩到十二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的风俗习惯。

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男孩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即为包茎,包皮下常常积聚污垢,这种污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狭窄的包茎还使发育迟缓。特别严重的是,包皮内积留的尿汁精滴,脱落的上皮和包皮垢等都比较容易腐化、甚至溃烂,容易引起癌。

由此可见,对儿童进行割包皮手术的习俗,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据调查,当中现在几乎没有患癌的。

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挟好,用上品,再割之。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当地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又卫生,伤口愈合快,不到一星期就痊愈了。

命名礼

在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即在寺宣礼塔上召唤教民上寺礼拜的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尕麦体”,即教民汇聚到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然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耳朵,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据说,念宣礼词、吹气的意思是,把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儿,由寺之外呼唤到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当阿訇这种仪式后,便从众多的先贤中选出一个美名,告诉家里人,以示吉庆、俊美。男孩一般命名为“尔撤”、“努哈”、“尤素夫”、“曼苏尔”、“大吾代”、“穆萨”、“尔里”、“晒尔东”、“叶尔姑”等等;女孩儿一般起名为“阿依舍”、“奴姑燕”、“海撒”、“法图麦”、“赛里”、“祖布代”等等。除以教经典上的圣贤人的名字命名外,还有以下命名法:有的以婴儿的生日命名。如婴儿出生在斋月,就命名为“来丹”,出生在古尔邦节(宁夏有的地方称为尔德节),命名为“尔德”;出生在星期五这天,则命名为“主麻”;出生在星期四,命名为“杜什儿”等等。有的以次序或排行命名。如二姐儿、三姐儿、四姐儿、老娃子等等。有的以动物命名。如牛娃子、牛虎子、羊羊、黑猫儿等等。还有的根据祖父母的年龄,以数字命名。如八十儿、七十儿、六十儿、五十儿等。有的先起一个经名,四五岁后再起一个大名,叫官名或学名。还有的在经名前冠以汉姓,使汉姓与经名相结合。如马穆萨、王尤拜、黑牧杜尔、周合里肥等,也有终身用名的。的经名,有不少都是简化了的,如阿布冬拉希,简称阿布冬。简称穆罕子,且习惯在名子后面加一个“子”,如主麻子、尤舍子、尤拜子、麦燕子等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