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非人 这是么事啊听说是有关关于孔子的一件事
- 提问者网友:献世佛
- 2021-05-18 05:0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西岸风
- 2021-05-18 05:25
白马非马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了一个命题:白马非马。
对于一般人,说“白马是马”就如同说“张三是人”一样,清楚明白,准确无误。怎么可能“白马非马”呢?
孔子的六世孙,大名鼎鼎的并自认为聪明的孔穿,为了驳倒公孙龙的主张,找上门去辩论,结果被公孙龙驳得无以应对,吃了败仗。
辩论是在赵国平原君家里进行的。
孔穿对公孙龙说:“向来听说先生道义高尚,早就愿为弟子,只是不能同意先生的白马不是马的学说!请你放弃这个说法,我就请求做你的弟子。”
“白马非马”是公孙龙成名的得意之作,要他放弃,那他公孙龙也就不成其为公孙龙了。所以公孙龙回答孔穿说:“先生的话错了。我所以出名,只是由于白马的学说罢了。现在要我放弃它,就没有什么可教的了。”接着公孙龙又批评孔穿的求学态度:“想拜人家为师的人,总是因为智力和学术不如人家吧;现在你要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这是先来教我,而后才拜我为师。先来教我,而后再拜我为师,这是错误的。”
在前哨战中,孔穿已处于下风。公孙龙不愧为一位能言善辩的逻辑学家。他在教训过孔穿以后,又针对孔穿其人,宣传起自己的理论。公孙龙引经据典地说:“白马非马的说法,也是仲尼(孔子)所赞同的。”孔子所赞同的,你孔穿还能不赞同吗?
公孙龙对孔穿讲了一个故事:当年楚王曾经张开[繁弱弓],装上[亡归箭],在[云梦]的场圃打猎,结果把弓弄丢了。随从们请求去找。楚王说:“不用了。楚国人丢了弓,楚国人拾了去,又何必寻找呢?”仲尼听到了说:“楚王的仁义还没有做到家。应该说人丢了弓、人拾了去就是了,何必要说楚国呢?”公孙龙评论道:照这样说,仲尼是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人们肯定仲尼把楚人和人区别开来的说法,却否定我把白马与马区别开来的说法,这是错误的。
末了,公孙龙又做了总结性的发言:“先生遵奉儒家的学术,却反对仲尼所赞同的观点;想要跟我学习,又叫我放弃所要教的东西。这样即使有一百个我这样的人,也根本无法做你的老师啊!”孔穿无法回答。
“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战国时稷下的儿说最先提出的一个命题。儿说的本意是什么,后人已无从查考。
可以说,从“白马是马”到“白马非马”,是逻辑思维从低级阶段到了一个高级阶段的表现。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5-18 06:07
故事背景:
公孙龙与孔穿的对话,公孙龙说:……且白马非马,乃仲尼所取。龙闻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仲尼闻之曰:“楚人仁义未遂也。亦曰人忘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仲尼异楚人于所谓人。——这就是公孙龙子用“楚人非人”来类比“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将仲尼的“楚人非人”与“白马非马”相提并论。仲尼的“楚人非人”本不是说逻辑问题,而是论提高(扩大)人的胸襟和道德境界。通常人们读这个典故时,无不对孔子宽广的胸怀折服。但是公孙龙子按照他的“唯吾谓”方式概括为一种“楚人非人”的逻辑,这个逻辑等同于“白马非马”。为什么说“楚人非人”是逻辑呢?因为“白马非马”是讲逻辑问题。可知公孙龙子是想建立一种非常态的逻辑。那么这种非常态的逻辑“楚人非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呢?结合仲尼原意分析:常态的逻辑是水平方向横向推演,而仲尼原意是垂直方向的境界升降。两个推演方向完全不同且构成一种垂直坐标系的立体逻辑结构。成了公孙龙子的真实面目。由于常态的逻辑概念仅在水平逻辑轴方向有效,难以表达竖直坐标轴方向的概念,所以公孙龙子提出“唯谓”。“唯谓概念”是一个立体概念,那么“白马”和“马”在立体逻辑坐标系中自然不能画等号了。所以说“白马非马”;确切的水平系中的理解应表达为“唯谓白马非马”,非常态的“白马”与“马”。同样道理,“离坚白”,“内外藏”皆是立体逻辑坐标轴内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