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特点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4 02:20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12-23 13:15
纳西族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污到你湿
- 2021-12-23 13:54
纳西族人的性格特点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余下全文>>纳西族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余下全文>>纳西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民俗习惯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纳西族居民居住的房屋的特点 纳西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余下全文>>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余下全文>>纳西族东巴文特点,历史文化价值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西藏本教息息相关。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纳西族的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余下全文>>纳西族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
纳西婚俗
纳西族实行一夫一妻......余下全文>>纳西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民俗习惯 一、居住 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 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樗。它一般是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疑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晴”,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三、饮食 纳西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以小麦、玉米和大米为主,加工制作成窝头、馒头、粑粑、米饭等花样,山区杂以洋芋、荞和青稞,喜喝酥油茶,常吃杂锅菜、火锅和大块肉。城镇、坝区的烹调技术较高,待客时,饭前多设海棠、瓜果、蜜饯等自制茶点,而“八大碗”、“六碗六盘”等花色品种很有特色。宴请贵客多用“三叠水”,一般用三种大小不同的碗具盛菜,形成高矮三个层次,菜谱除了通常使用的蔬菜外,特意加上一些山珍海味。 四、禁忌 禁忌是虚构的危险,恐怖的心理,自我限制和消极防卫。纳西族的禁忌有: 除夕晚忌不洗脚,而吃团年饭的碗筷忌洗刷。正月初一晨忌陌生人进家门 除夕晚忌留出嫁女在娘家。正月初一晨忌妇女早起床 忌跨竖在门口的陆色白石,忌跨火塘的座锅石,忌水泼火塘中的火。 客人进屋忌讳主人吐唾沫。忌客人座火塘左边的座位。 忌戴头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 晚上点火回家,忌火把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 忌先入卧室 死者入棺或火葬时,属相克者忌在现场。披麻戴孝的人,忌进别人家的门。纳西族居民居住的房屋的特点 纳西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节日】
海坡会 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这也......余下全文>>纳西族有哪些民族特色? 我国的纳西族主要聚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及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和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宗教文化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初一早餐禁荤食,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请客吃饭和互赠红糖、红饼、点心等礼物。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前要清扫场地,搭棚。
日常生活中
纳西族重信用讲义气,一般不计较客人因不懂纳西族的习俗礼仪而产生的过失,但很看重平等与信用,所以在与纳西族交往时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说明,不可欺瞒哄骗。在一般民居中,白天待客多喜欢在檐廊下,晚间待客多在正房堂屋。如在木楞房里,则在火塘边。座位虽无严格区分,但讲究老幼尊卑、男女有别。如在饭桌或火塘边,其正位称上八位或格故鲁,是老人的优先位子。因此,到纳西族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即便主人邀请,也要把上八位让给老人,进餐时,更应先请老人和长辈入座,切不可主动占据。如果有老人进来,年轻人要起身让座,主动问候。有老人的场合,不可高翘二郎腿。在会客和饮食场合要坐姿端正,忌高声喧哗、猜拳行令,不要踩踏饭桌横档,当主人敬烟酒、盛饭时,宜用双手相接,并表谢意。吃饭忌把筷子竖插在饭里(因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在死人上香的时候才会出现),忌敲碗筷,忌翻菜,忌接连不断地夹菜。一般夹菜时要招呼旁人一起动筷,夹一次,停一会儿,待上一口下咽后再夹第二箸。注重节约,不得浪费粮食。不要在碗底留剩饭。如果坐二人凳,在泸沽湖地区,不得随意进入姑娘的花楼,不要询问阿夏的情况。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祭祖先、祭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跨竖在大门的陆石、色石,忌跨火塘,年青人不得在火塘边脱鞋烘脚。在火塘边烤火的时候听见“火笑”要添柴,为添财发财之意。忌坐在门槛上和在房檐灶头边上吃饭,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不得在家中唱情歌,小孩不得拿着一头未熄的棍子或炭头耍玩,一是危险,二是称会做噩梦。公公不得进入媳妇的卧室。有人出远门或出去做生意时候不能随出门人而扫地,太阳落山后不能扫地。客人在座不能扫地。不得在客人离去时马上关门,应送客人至大门外。不宜在大庭广众下晾晒女性内衣裤,不可将裤子、裙子晾晒在主人进出的通道上方。忌戴斗笠进屋,忌扛着锄头进厨房。晚上点火回家,忌把火点进屋内。晚上回家先入火塘屋,忌先入卧室。早晨忌讲晚上做的梦。孕妇不能爬结果子的树木,不能从缰绳上或钓鱼竿上跨过。忌吃不见血的肉。禁止污染水源、砍伐水源林。忌反手给人添饭、倒水。忌喝他人喝过的残酒、残茶。 参加祭天或三多节的人,事前要净手,并要跨过由杜......余下全文>>纳西族东巴文特点,历史文化价值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云南纳西族东巴文化与西藏象雄雍仲本教文化是同一或同源文化,雍仲本教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东巴教产生过深远影响。从民族发展历程看,纳西族东巴教与西藏本教息息相关。 首先,二者共同崇拜同一祖师说明了其同一性或同源性。雍仲本教的创始人和导师是幸饶弥沃如来佛祖敦巴幸饶,东巴教的创始人是丁巴什罗。据考证,东巴教徒所崇拜的祖师,就是雍仲本教祖师。纳西族的饮食习惯 纳西族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12-23 15:04
我学会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