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年末递延所得税怎么算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23:58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1-01 23:59
年末递延所得税怎么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1-02 01:25
问题一:递延所得税是如何根据递延所得资产和负债期初和期末来计算的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看了你的两个问题,我隐约感觉到,你对两个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到位,即,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也可以说,你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明确,导致两个概念处理上的混同,不知我的感觉正确否。我就简单的给你讲解一下:  这两个概念,都是计算所得税的,但是二者却有很大的区别,
所得税费用是以会计准则的核算规定计算出来的,其依据就是会计利润乘所得税率得出来的,
应交所得税却是一个税法的概念,它是以税法的规定计算出来的,
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在对会计事项的确认依据不同,导致了上面的两个概念下的数据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相同的,而有了不同,就得进行调整,一经调整后,就会出现了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出现,经过这两个科目的调整后,所得税费用与应交所得税,就会有机的结合与统一起来了。而形成这些事项的不同的会计事项很多,我简单举几个,如计提了坏账准备,资产发生了减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动,企业发生了未决诉讼、企业被处于了罚款了等等的,这些事项在会计上都是要在税前利润中去体现与扣除的,而税法却对他们的扣除作出严格的规定,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扣除的,这就形成了计算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与计算应交所得税的基础数据出现了差异,就会不等,那么不等的差额,就会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科负债了。
但是二者之间又是有联系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种资产,就是说,别人欠我的,以后会还得,我现在多交了税,以后就会少交的。而递延所得税负债就恰好相反,是我欠别人的,以后要还给人家的,我现在少交了税,以后会给补交上去的。
所以:应交所得税,就是当其应当交给税务机关的税额了,由于我当期有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说明我当其多交了税,以后会少交的,或因为我当期有递延所得税负债,说明我欠人家的,意思就是我当期少交了,以后会补交的。
所以就会有这样的等式出现了,
实际的费用+我少交的-多交的=应该交给人家的
我们换成所得税名称后,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所得税
而这个应交所得税,就是当期应纳的所得税,也就是说,在所得税费用中,只有这个费用是需要在本期上交的,即在当期实现了或兑现了,所以其与当期所得税是对应的,即我们替换一下,并整理一下: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称为递延所得税,也就是说,二者的差额就是以后还需要补交的所得税额了,
所以最终就变成了: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科+递延所得税。
我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解析了一下这一知识点的基本理解原理,具体的问题过程我就不多说了,对照我的解析,理解一下题目的过程,对照练习进步才会更大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问题二: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怎么计算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不只是要计算期末余额,还要对当期影响额做计算和账务处理。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本期影响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本期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本期转回时的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本期转回时的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
1.“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的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期末余额×未来转回时的税率问题三:年底所得税费用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怎么处理? 首先: 没有理解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的 核算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75万贷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75万借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缴所得税 50万贷 应缴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50万
递延所得税资产是 资产科目 应缴税费 是负债科目最后影响利润表的 只有损益科目 就是 所得税费用(此科目由两块构成 递延所得税和当期所得税) 金额 贷方25万 在利润表列报以负数列示 所得税费用 -25万其次 税法计算的净利润为100-50=50万 这一点 原因是 所得税的核算采用递延所得税造成的此例也就是很多人不理解的 明明交了50万的企业所得税 为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还是负数以下是会计网校的注会网盘 你去找 会计 19章 递延所得税 看看 有老师的课件和讲义 百度网盘[email protected],密码bishengzonghe问题四:年底计提递延所得税怎么计提?用哪个数计提? 产生递延所得税的原因是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与现行税法的规定不一致而造成的计税基础不一,从而产生临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根据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这些说起来比较复杂,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某些企业采用加速折旧,而税法不允许该企业加速折旧,则多提的折旧使资产的计税基础产生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
2、税法规定某些无形资产开发可以在开发支出当期加计扣除,而会计准则是按一定年限摊销,从而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负债;
3、某些情况企业需要计提预计负债(如预提售后服务费用),而税法规定在费用实际发生的时候才能税前扣除,从而产生计税差异,需要计提递延所得税资产。问题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该怎么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矗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句话,除了上述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中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只要有证据表明当前或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账户设置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设置如下账户:
1、“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应交未交所得税;
2、“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及转回;
4、“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及转回。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如,甲公司2000年12月1日取得设备一项,账面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为90万元。甲公司该台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90万元,期末无残值。假设甲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按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6年。2001年至2006年,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2001年至2004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改为25%。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2001年年末,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1)会计年折旧额=90/5=18(万元)
(2)税法年折旧额=90/6=15(万元)
(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72)×33%=0.99(万元)
(4)所得税费用=100×33%=33(万元)
(5)应交所得税=(100+3)×33%=33.99(万元)...余下全文>>问题六: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算 2008年12月31日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170+1400+600+400+350)×25%=730万元2008年度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50-100+300+400-250)×25%=100万元2008年度应缴所得税=(2000+50-100+300+400-250)×25%=600万元所得税费用=600-100=500万元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5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0  贷:应交税金-企业所得税 600问题七:资产的计税基础和递延所得税怎么计算 你是不是看到所得税费用哪一章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下面举例给你说下这个,假设公司有一台机器设备,肯定是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假如公司的这个固定资产原值50000元,残值2000元,预计可以使用4年,以年数总和法来计提折旧,那么按照会计准则第一年计提(50000-2000)*4/10=19800,(ok,这个过程就是企业在回收资产的账面价值),那么税法上是不承认你工种加速折旧法的,而会以直线法来计提折旧也就是50000/4=12500,那么一个会计年度完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50000-19800=30200,此时的计税基础就是50000-12500=37500(12500就是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先来看书上说的若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差额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则要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好吧,你可能还不是非常的理解(这种方法太死板),接着看...
会计准则只是准则,税法是法律啊,若所得税税率为25%,那么(19800-12500)*25%=1825,这1825呢本来是不用纳税的,但是按照税法要求,不行啊,你要纳的,但是这1825在未来发生时是要抵扣回来的,所以呢这时候就形成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对企业是有利的,将来可以为企业抵税的,属于一项资产,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一个道理。我也正在看这一章,个人理解啊,若有什么地方不合适,欢迎指正哈~问题八: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化时,递延所得税资产怎么计算? 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化时,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方法:
用年末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包括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等之和)*25%即为坏账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去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得出的差额为A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A
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 A
知识拓展: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
递延税款是指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会计利润(利润总额,下同)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该差异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核算确认,而在“应付税款法”下不予确认。问题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该怎么算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年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0+(30-40)-(40-30)=30
因为: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要计算三个分录中所得税费用的借方金额就得出上面的公式。问题十: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怎么计算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确认范围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事项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商誉的初始确认;二是同时具有“不是企业合并交易,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三是同时满足“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条件的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同样道理,企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同时具备“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特征的交易中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二是不同时具备“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的企业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三是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利益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句话,除了上述不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交易中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外,只要有证据表明当前或未来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账户设置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第十条规定,企业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时,应设置如下账户:
1、“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应交未交所得税;
2、“所得税”账户:核算企业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3、“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发生及转回;
4、“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核算企业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及转回。
三、所得税会计处理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我国原有关企业会计制度和法规中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或债务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准则则要求企业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例如,甲公司2000年12月1日取得设备一项,账面价值包括买价、运杂费、保险费等为90万元。甲公司该台设备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均为90万元,期末无残值。假设甲公司会计制度规定,按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为5年;税法折旧年限为6年。2001年至2006年,各年均实现会计利润100万元,2001年至2004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2005年改为25%。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
2001年年末,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
(1)会计年折旧额=90/5=18(万元)
(2)税法年折旧额=90/6=15(万元)
(3)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差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72)×33%=0.99(万元)
(4)所得税费用=100×33%=33(万元)
(5)应交所得税=(100+3)×33%=33.99(万元)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行路难
  • 2021-01-02 02:51
正好我需要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