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民工父亲的“幸福” 阅读答案

答案:5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6 05:14
  • 提问者网友:浪荡绅士
  • 2021-02-05 21:37
1.用恰当的词填入下列方框内,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_____ → 热情 → _____ → 愧疚 → _____
2.体会下面句子中修辞手法的使用传达出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
3.民工父亲的“幸福”该如何理解?
4.从作者对民工父子二人的情况来看,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02-05 22:26
1.警惕(或冷漠)→ 热情 →感动→ 愧疚 → 敬佩
2.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3.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
4.最宝贵的东西是相互平等、真诚理解。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轮獄道
  • 2021-02-06 01:23
20.(4分。每点2分,意对即可)示例: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21.(3分。意对即可)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22.(6分。每题3分,意对即可) ⑴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⑵写出父亲为实现儿子的愿望而遭受别人怀疑、误解、拒绝的尴尬处境,从中表现出当今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艰难生存状态。 23.(6分。每方面3分,评价2分,举例1分)示例: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例如他对儿子说:“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24.(3分)示例:“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 2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2-06 00:51
1.警惕(或冷漠)→ 热情 →感动→ 愧疚 → 敬佩 2.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3.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 4.最宝贵的东西是相互平等、真诚理解。
  • 3楼网友:廢物販賣機
  • 2021-02-05 23:58
1.警惕(或冷漠) 感动 敬佩 2.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3为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或相互平等、真诚理解)而感到幸福。⑵这位民工父亲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 4互相帮助
  • 4楼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2-05 22:42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11“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12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13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14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5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6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7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18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原文略有删改) 1.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2分) 答: 2.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答: 3.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2分) 答: 4.第16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作用是 。(3分) 5.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3分)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答: 6.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分) 答: 【答案】1.文章叙写了一位民工父亲带着儿子到城里看自己建造的房子的故事。 2.警惕(或冷漠) 感动 敬佩 3.⑴体现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宁静。⑵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4.动作(行动)描写(1分) 表现这位民工父亲对孩子爱怜、为孩子的理想和自信而感到自豪。(2分) 5.示例:⑴为生活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或相互平等、真诚理解)而感到幸福。⑵这位民工父亲为能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工作成就而感到幸福。 6.①“鸡犬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淡漠。 ②人与人应该沟通理解,真诚相待,相互帮助,这样才能和谐相处。(2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