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人工造林有学问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2-01-01 03:03
  • 提问者网友:听门外雪花风
  • 2021-12-31 14:54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题。

人工造林有学问

蒋高明

①森林是有利于环境的,它可以吸收来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净化空气,并降低温度,减轻温室效应。比如,每公顷森林可以年吸收灰尘330- 900吨,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器”;每公顷森林放出的氧气可供900多人呼吸,是最好的天然“氧吧”;森林还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夏季日平均气温低2℃左 右,冬季日平均气温高2℃左右。

②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5位,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第119位,森林总蓄积量占世界第8位。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蓄积量 仅为8.6立方米。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人工造林。但是,如果植树造林不讲究科学的方法,就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破坏生态环境。那么怎样才能 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呢?

③首先,必须考虑的条件就是水分、温度、风速、土壤等。如何判断森林能够生长,最好的办法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植被分布。如草原上鲜有大面积的森林,这里就不 适合造林。我们应当采取“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在那些能够成活森林的地方造林,如北方山地先造沟谷和阴坡,保证成活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适当的地方造林,其实是“南辕北辙”,花再大的金钱也是浪费。

④第二,造林的物种要适合本地的生态。在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呼伦贝尔)里,杨树的适应力远不如本地的榆树,显然在那里造林,适宜的树种是榆树而非杨树,可目前的做法背道而驰。因此,“年年造林年年不见林”。

⑤第三,自然界有其规律性,所以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如在浑善克沙地,自然选择的榆树密度是每百平方米3—5棵;而人工的杨树林密度高达30—50棵,水分根本无法支持。造林设计应当向自然界学习,而不能“闭门造车”。

⑥第四,人工造林要多物种配合,而不能只发展单个物种的纯林,后者极容易遭受病虫害袭击,还会造成“绿色荒漠”。

⑦第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选择种子造林。种子繁殖虽然开始见效慢,但是,一旦成熟,能够自我更新,这种生态恢复是最彻底的。

⑧第六,人工造林不要将目光仅仅盯在那些所谓的速生树种上,一些贵重木材的慢生树种,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生态价值、景观价值都远远超过那些速生树种。随着各国对天然林的保护,贵重木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紧张,提前设计并种植慢生贵重树种可以“防患于未然”。

⑨了解了森林的作用,懂得了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方法,就能增进我们的绿色意识。去精心地爱护和培育我们的森林母亲吧!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除了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结合选文,联系家乡的实际,为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三点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詩光轨車
  • 2021-12-31 15:25

1.人工造林的科学方法。

2.逻辑顺序。

3.不能,“可能”表推测、估计之意。如果去掉,就会使句意的表达绝对化。

4.作比较,突出说明了自然界是有规律性的,造林的密度要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参考示例:我对家乡的植树造林提出如下的建议:

(1)由于以往忽视了造林的密度,因此要注意造林密度符合家乡的生态条件:

(2)以往家乡的树种单一,因此要注意物种的多样性:

(3)还要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平生事
  • 2021-12-31 15:57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