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下面甲、乙两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AA. 甲图中若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2:48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3-09 10:11
下面甲、乙两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A

A. 甲图中若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
B. 甲图中若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
C. 乙图中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D. 乙图中若x表示胰岛素浓度,y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或消耗速率,则a为血糖的消耗速率,b为血糖的补充速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傲气稳了全场
  • 2021-03-09 11:34
(答案→)A. 甲图中若X轴为温度,Y轴为酶促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在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提高B. 甲图中若X轴为外界蔗糖溶液浓度,Y轴为叶肉细胞渗透失水量,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C. 乙图中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D. 乙图中若x表示胰岛素浓度,y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或消耗速率,则a为血糖的消耗速率,b为血糖的补充速率解析:甲图中若X轴为温度,b点时生成物不再增加,可能是因为酶在此点变性失活,所以b点适当添加反应物,K值将不变或者b点时酶没有变性失活,是因为反应物消耗完达到K值,但由于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温度,那么在b点所对应的温度下,酶的活性一定,反应时间一定,底物浓度是饱和的,添加底物,也只能催化特定量的底物,k值当然不能提高。A项错误;若甲表示叶肉细胞的失水量与外界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则失水量只与原生质层内外的溶液浓度差有关,与细胞壁无关,故在c点时,用纤维素酶去除细胞壁,K值将不改变,B项正确;乙图若表示O2浓度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的关系,则在O2浓度较低时,生物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随着O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的CO2量逐渐减少,而有氧呼吸逐渐增强,产生的CO2也逐渐增加,有氧呼吸强度还要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最终趋于平稳,C项正确;若乙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根据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这一作用,推测D项正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英雄的欲望
  • 2021-03-09 11:49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