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亚圣】为什么孔子是至圣,而孟子却成了亚圣了呢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5 08:15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2-25 00:15
【亚圣】为什么孔子是至圣,而孟子却成了亚圣了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2-25 01:49
【答案】 大成至圣先师”之名,不是对孔子的拨高,而是名副其实.
  所谓“大成”,是指集“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之“大成”.孔子的学说,在《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易经》、《春秋经》这“六经”之中;孔子的部分言行在“四书”等著作之中.《汉书·艺文志》中把“六经”单列为“六艺略”,而在《诸子略》中说“儒家”是“宗师仲尼”,也就是说,“儒家”只是把孔子当作老师,而孔子学说不属于“诸子”之中的“儒家”.北宋邵雍说:“《易》始于三皇,《书》始于二帝,《诗》始于三王,《春秋》始于五霸.所谓皇帝王霸者,非独谓三皇五帝、三王五霸而已,但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则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则霸也.”(《皇极经世书·卷十三·观物外篇上》)又说:“孔子赞《易》,自羲轩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自尧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孙五伯也.祖三皇,尚贤也;宗五帝,亦尚贤也;三皇商贤以道,五帝尚贤以德.子三王,尚亲也;孙五伯,亦尚亲也;三王尚亲以功,五伯尚亲以力.”(同上,卷十一·观物篇五十六))柳诒征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1页)熊十力先生说:“孟子谓孔子集大成,盖深知学术源流者.即就《左传》而征,春秋时卿大夫士,无不深于儒学者,惟古籍散亡,罕克考耳.”(《读经示要》第52页).
  所谓“至圣先师”,是因为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孔子之前的历代圣人之言行,由孔子述之,而且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践行.《中庸》中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论语》中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所以,孔子之前的圣人言行由孔子集其大成,孔子之后的圣人,无超越孔子之上的.“四书”、“六经”,过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现在与未来的中华民族也将以它为文化主体.为什么孔子学说可以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因为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时代的思想,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的局限和制约,但是,孔子把以前几千年的圣贤言论精选再精选,就这样,从几千年中汇集出十几万字的“经”,其中还有多少局限性呢?还有多少不稳定性呢?
  “大成至圣先师”之名,不是要“神化”孔子,而是要学习孔子学说,弘扬中国文化.
  基督教膜拜耶和华、耶稣,信徒可以“得救”、“上天堂”,但是,却永远不能成为“上帝”、“耶稣”,东方的佛教、道教,人人可以见性成佛,人人可以修行得道,儒学教化更是“人人可以成尧舜”、“途之人可以成大禹”,我们也可以说人人可以成君子、圣贤.这是东西方行教的极大不同.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以,我们尊敬孔子,是为了学习圣贤君子之道,提高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使天下能“国泰民安”.把孔子当作神灵,而向孔子膜拜求名利福禄,不符合儒学原则;把孔子当作神灵供奉着,却不却学习,更不符合儒学原则. 孟子师承子思(一说是师承自子思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而孔子又被称为“至圣”,所以孟子就有了“亚圣”之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血压的长颈鹿
  • 2021-02-25 02:22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