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有哪些?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3:25
  • 提问者网友:暮烟疏雨之际
  • 2021-03-19 19:1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胯下狙击手
  • 2021-03-19 19:44
四、三国时期文书典范的简析„„„„„„„„„„„„2 五、总结„„„„„„„„„„„„„„„„„„„„„4 参考文献„„„„„„„„„„„„„„„„„„„„„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秘书工作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王朝更迭频繁,名国秘书工作也不尽一致。总体上看,这时的中央秘书机构初步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秘书作用突出,公文写作成为一项专门的职能,公文理论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关键词:三国 秘书 公文
我国的秘书工作源远流长,有着近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秘书工作作为一项辅助性的管理工作,经历了萌芽,确立,发展、变化、成熟直至健全、完善以及新变和繁荣等阶段,取得了跟时代发展基本一致的步调。了解秘书工作的沿革过程,不但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以往秘书工作的历史经验,确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秘书工作体制,让秘书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的建设服务,也有助于促进秘书人员素质的提高。
一、秘书称谓的来源
据史料记载,“秘书”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代,最初的含义并非指人。一是指宫中秘藏之书。西汉以来,朝庭曾多次下诏求书,藏于宫内秘府,等闲人难得一见,“秘书”一词即由此而业。如《汉书·叙传》:“游博学有俊才,„„与刘向校秘书。”《汉书·叙传》:“诏向领枝中五径秘书。”二是指用隐语预卜吉凶或对未来作出预言的谶纬、图箓之书。如《后汉书·郑去传》:“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
到了东汉桓帝(2世纪)时,秘书一词才开始用来作为官员职位的名称。《文献艺通考》:“后汉图书在东观,桓帝延二年,始置秘书监一人,掌典图书,古今文字,考合异同。”“以其掌图书秘书,故秘书。”虽然这时“秘书”一词的含义有了变化,由原先的由物变为指人,但所指的人(即被冠以“秘书”称谓的官员“秘书监”)掌管的仅仅是朝廷的图书典籍而已,并未从事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秘书工作。
二、秘书的第一次执政

东汉末年,曹操为魏王,设秘书今以“典尚书奏事,并掌图书秘记之事。” 曹魏的国家体制脱胎于曹操所建的魏国体制。曹丕称帝后,将魏国官署与东汉的既有官署合并,之间产生了曹魏的国家体制。由于曹魏的建立系汉献帝禅让的结果,所以东汉的旧体制基本得以保留。在东汉制度里,尚书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曹操取得东汉协政权力之时,任丞相职以表明自身地位的崇高,但是他没有简单的恢复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而是直接将原属少府体系的尚书划转到丞相府官职序列。至于设秘书令。目的为了使他的中枢秘书机构的主管人员,在名称方面有别于东汉宫廷秘书机构主管人员,以避“篡位”之嫌。这种做法,实际上导致秘书令取代了尚书的职权,使秘书令不但掌管了“图书秘记之事”,还掌管了草拟奏章,发布政令之事。而这后一项职权,是以往任何曾被冠以“秘书”称谓的官员所没有的,因而可以说,曹操所设的秘书令,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与现代“秘书”一词含义基本相同的古代秘书官职。不久,魏文帝曹丕即位,“置中书令,典尚书奏事,而秘书改令为监”(《晋书·百官志》)。即将朝廷秘书机构的约奏,出令之事,改由中书令掌管,秘书改名为秘书监,并恢复桓帝时秘书监只掌管图书典籍的职能。
此后,历代封建王虽然大多设有名为“秘书”的官职(如“秘书监,秘书郎”,“秘书丞”等),但其职能主要是掌管图书典籍,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秘书。而那些替封建王朝真正从事秘书工作的官员,却不冠以“秘书”的称谓,而分别冠以“中书令”,“中书舍人”、“记室史”、“掌书记”、“主簿”等称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摆渡翁
  • 2021-03-19 20:58
秘书郎、秘书监。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