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岛诗歌的特点,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29 13:40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4-29 05:30
简述北岛诗歌的特点,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04-29 06:24
如果问唐诗当中哪首诗堪称第一,这是没有答案的,但要问哪首诗最具唯美主义色彩,最迷离恍惚、费人猜想,那就非李商隐的《锦瑟》莫属。
用“唯美主义”这个来自西方的现代标签贴在李商隐的身上,其实从五十年前就有过了,只是那时候提倡现实主义和阶级斗争,所以唯美主义这一路的诗人不是接受批判,就是遭到冷落。我们现在天经地义地认为李商隐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个观念的塑造其实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爱好历史的人往往会养成一种历史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他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和其他人迥然不同。比如我们说起“龙的传人”,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其实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二十多年以前以至上古时代,人们并不这么理解问题,龙的形像也很复杂多变。李商隐也是这种情况,我们今天对他的认识大不同于前人对他的认识。从晚唐到清代,李商隐从诗歌到人品,一直都是主流社会批评的对象,尽管偶尔也有人对他标榜一下,但很快又会被时代大潮淹没。尤其到了明代,文学圈打出了“诗必盛唐”的口号,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就更没地位了。
李商隐的诗真正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一直晚到清朝,到新中国又受三十年的冷遇。我们动不动就说某某诗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些确实是这样,但也有不少其实只有很短的脍炙人口的历史。
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一度饱受冷落呢?原因很多:一是不合儒家正统,正人君子们觉得他的很多作品太凄凄婉婉了,太沉溺于男女之情了,不健康;二是根据以人品论诗品的传统,人们觉得李商隐人品不好,属于文人无行的那种,所以连带着鄙薄他的诗;三是李商隐的一些诗写得太前卫了,所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很难被主流社会接受。要说第三点,这首《锦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清朝末年,知识分子们有一个疯狂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时期,除了政治哲学和科学技术之外,西方的文学批评、美学理论也被拿过来重新阐释中国的古典文学,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这样的一部典型之作,还有一些如今名气没有那么大的,比如梁启超也有过一系列这样的文章,其中讲到李商隐,说《锦瑟》、《碧城》、《圣女祠》这些诗,我也看不懂讲的是什么。拆开来一句一句地让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释不出来。但我就是觉得美,读起来感觉很愉快。要知道美是多方面的,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苏轼就说过《锦瑟》是一首咏物诗。宋人笔记里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就连素来以渊博著称的黄庭坚也看不懂《锦瑟》的意思,于是去请教苏轼。苏轼说:《古今乐志》上说,锦瑟这种乐器有五十根弦,也有五十个弦柱,奏出的音乐有“适、怨、清、和”四调,这就是《锦瑟》一诗的出处。
记载这个故事的黄朝英还对苏轼的说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为“适”;“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为“怨”;“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为“清”;“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为“和”。(《靖康缃素杂记》)这就是说,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主要描写锦瑟的外形特征,颔联和项联的四句分别描写了锦瑟“适、怨、清、和”这四种声音特点。至此,有典故出处,有专家鉴定,意思也能讲通,咏物诗的说法看来是可以成立的。但麻烦就在尾联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和咏物诗好像搭不上界。
在苏轼之前还存在过一种推测,认为“锦瑟”或许是一个人名,而这个人就是令狐楚家的一名侍女。(刘攽《中山诗话》)令狐家和李商隐有很多的恩怨纠葛,这里不作细表,只看这个推测,多少还是有几分合理性的:“锦瑟”确实很像是侍女或歌伎的名字,这首诗看上去也与男女之情有关。但证据实在太薄弱了,这倒很好地反映出了读者们的一种......余下全文>>
用“唯美主义”这个来自西方的现代标签贴在李商隐的身上,其实从五十年前就有过了,只是那时候提倡现实主义和阶级斗争,所以唯美主义这一路的诗人不是接受批判,就是遭到冷落。我们现在天经地义地认为李商隐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个观念的塑造其实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爱好历史的人往往会养成一种历史观念,正是这种观念,使他们在看问题的时候和其他人迥然不同。比如我们说起“龙的传人”,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其实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从二十多年以前以至上古时代,人们并不这么理解问题,龙的形像也很复杂多变。李商隐也是这种情况,我们今天对他的认识大不同于前人对他的认识。从晚唐到清代,李商隐从诗歌到人品,一直都是主流社会批评的对象,尽管偶尔也有人对他标榜一下,但很快又会被时代大潮淹没。尤其到了明代,文学圈打出了“诗必盛唐”的口号,李商隐作为晚唐诗人就更没地位了。
李商隐的诗真正受到主流社会的重视一直晚到清朝,到新中国又受三十年的冷遇。我们动不动就说某某诗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些确实是这样,但也有不少其实只有很短的脍炙人口的历史。
李商隐的诗歌为什么一度饱受冷落呢?原因很多:一是不合儒家正统,正人君子们觉得他的很多作品太凄凄婉婉了,太沉溺于男女之情了,不健康;二是根据以人品论诗品的传统,人们觉得李商隐人品不好,属于文人无行的那种,所以连带着鄙薄他的诗;三是李商隐的一些诗写得太前卫了,所以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很难被主流社会接受。要说第三点,这首《锦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清朝末年,知识分子们有一个疯狂地接受西方文化的时期,除了政治哲学和科学技术之外,西方的文学批评、美学理论也被拿过来重新阐释中国的古典文学,大家都很熟悉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就是这样的一部典型之作,还有一些如今名气没有那么大的,比如梁启超也有过一系列这样的文章,其中讲到李商隐,说《锦瑟》、《碧城》、《圣女祠》这些诗,我也看不懂讲的是什么。拆开来一句一句地让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释不出来。但我就是觉得美,读起来感觉很愉快。要知道美是多方面的,是含有神秘性的。(《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苏轼就说过《锦瑟》是一首咏物诗。宋人笔记里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就连素来以渊博著称的黄庭坚也看不懂《锦瑟》的意思,于是去请教苏轼。苏轼说:《古今乐志》上说,锦瑟这种乐器有五十根弦,也有五十个弦柱,奏出的音乐有“适、怨、清、和”四调,这就是《锦瑟》一诗的出处。
记载这个故事的黄朝英还对苏轼的说法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庄生晓梦迷蝴蝶”,是为“适”;“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为“怨”;“沧海月明珠有泪”,是为“清”;“蓝田日暖玉生烟”,是为“和”。(《靖康缃素杂记》)这就是说,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主要描写锦瑟的外形特征,颔联和项联的四句分别描写了锦瑟“适、怨、清、和”这四种声音特点。至此,有典故出处,有专家鉴定,意思也能讲通,咏物诗的说法看来是可以成立的。但麻烦就在尾联的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和咏物诗好像搭不上界。
在苏轼之前还存在过一种推测,认为“锦瑟”或许是一个人名,而这个人就是令狐楚家的一名侍女。(刘攽《中山诗话》)令狐家和李商隐有很多的恩怨纠葛,这里不作细表,只看这个推测,多少还是有几分合理性的:“锦瑟”确实很像是侍女或歌伎的名字,这首诗看上去也与男女之情有关。但证据实在太薄弱了,这倒很好地反映出了读者们的一种......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