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告别的古诗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20 00:41
- 提问者网友:贪了杯
- 2021-05-19 17:21
关于告别的古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5-19 18:59
送兄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余下全文>>
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表达小作者送别哥哥时依恋不舍的深情。哥哥要上路了,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气氛萧索。令人感叹的是人不能跟大雁一样,雁行能一起飞向远方,而此时我们兄妹却不能同去远地。诗中写景的气氛与离别时的心情相应,兄妹不忍分离与雁行齐飞相对照,显得自然,真挚。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在外城的北面,静静的白水绕城东潺潺流过。在此地一分别,就像蓬草随风飞转,万里远行。你像天上的浮云飘忽不定,我就如落日依山那样对你依依不舍。我们在马上相互挥手告别,那马儿也不愿分离而禁不住萧萧长鸣。这首诗像一幅油画,人情美与自然美交织在一起,有声有色。全诗豁达乐观,情意深切。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国千里,满天的阴云使白日显得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雁在分飞的雪花里朝南方飞去。不要忧愁前面路上没有知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您呢?前两句写的北国风光,所绘之景烘托出诗人送别董大时的失意心情,后两句则对友人进行安慰与鼓励,慷慨激昂,落落大方,是一首出自肺腑的感人的赠别诗。
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当年荆轲在这里告别燕太子丹入秦刺杀秦王,临行时,壮士慷慨激昂,怒发冲冠。如今古代的壮士早已死去,但这里的水还是像当年一样冰冷。这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的那种伤感情绪不同,诗人对古代壮士的追怀,似乎在激励友人也要学习荆轲去干一番事业。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别的时候,分明是多情的,总觉得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而感到好似无情。别宴上想要强颜欢笑,却笑不成。宴席上的蜡烛好像也理解我们的惜别之心,替我们垂泪点点滴滴一直到天明。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那难舍难分的深沉而真挚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由衷佩服孟浩然。首先是佩服其人品。这有《赠孟浩然》可证: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其次,也佩服孟浩然的诗歌艺术。孟作《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出谷未停午 到家日已昏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写自己凝情望着“下山路”,所见所闻一桩一件地在眼前和耳边飘过,在心底则漾起种种的情感波澜,无非是要传达出对那位落伍朋友的关切。那种痴痴守望的神情如在目前。李白那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灵活运用这一手法的出色的汇报演出。至于前两句,西辞的是“黄鹤楼”,东下的是“扬州”,都带着“迷花不事君”的潇洒,作为客体的孟浩然之神跃然纸上,而“徒此揖清芬”的情意也跃然纸上了。这首诗和《送元二使安西》大不相同:它没有普泛性,是只能送给孟浩然一个人的。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 长大一重逢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 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 秋山又几重
事态原是这样:李益与表弟邂逅于旅途,问姓称名才相认,皆大惊喜。但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写,诗情汹涌处就被平庸的叙述掩盖了。诗人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重逢”放在前头,反映着他自己被触动之深,也更能唤起读者......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