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天文学有哪些内容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18:18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2-14 02:25
古印度天文学有哪些内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2-14 03:19
1、古印度历法的划分方法《鹧鸪氏梵书》将一年分为春、热、雨、秋、寒、冬六季
2、一年为360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30日。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
有的月份实际不足30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360日。
3、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
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
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
2、一年为360日,十二个月,一个月为30日。但实际上,月亮运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
有的月份实际不足30日,印度人称为消失一个日期。大约一年要消失五个日期,但习惯上仍称一年360日。
3、有望终月和朔终月的区别,望终月是从月圆到下一次月圆为一个月;朔终月
以日月合朔到下一个合朔为一个月。两种历法并存,前者更为流行。
印度月份的名称以月圆时所在的星宿来命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痴妹与他
- 2021-02-14 03:26
印度古代历法是阴阳合历。自有史以来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吠陀(vedic)期前期,约从公元前十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使用历法的历日制度很不一致。有以12个恒星月为一年,一恒星月27日,一年324日;有以13个恒星月为一年,一年351日;有以12个朔望月为一年,6个大月,每月30日,6个小月,每月29日,一年共354日;有以360日为一年,称作一世间年,每年分作12个月,每月30日,称为世间月;有以“假设”太阳年为378日,即以一世间昙?8日。过两个世间年之后接一个“假设”太阳年,实际上是一年为366日。这样的年可称之为太阳年。吠陀期后期,约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后二世纪。这时期内有耆那(jaina)历,这个历法以一星宿年=日,一太阴年=日,一世间年=360日,一太阳年=366日。凡五个太阳年(一瑜伽,yuga)有60个太阳月(solar month),61个世间月(karmamonth),62个朔望月(lunar month),67个星宿月(naksatra month)。由此可以推算出一太阳月=日,一世间月=30日,一朔望月=日,一星宿月=日。这样,一个有闰月的太阴年=日,这些数据和名称在唐代即已传入中国,当时编的《法苑珠林》卷七中已有著录。其中把太阳月译成日月,朔望月译成月月。书中还有推入日季日数和月季日数的方法。所谓日季是两个太阳月,即日;所谓月季是指一星宿月的六分之一,即一个月季=日悉檀多 (siddhanta)时期,约自公元三世纪到十二世纪。悉檀多指历法的总名,意译为“历数书”。至于悉檀多的注释工作,到公元十八世纪还没有停止过。这时期的历法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五大历数全书汇编》 (pancasiddhatika)中的各历(以下简称《五》)、传到中国的《九执历》(以下简称《九》)和婆罗门笈多 (brahmagupta)撰的历书(音译为《乾陀干迪迦》,意译为《历法甘露》,以下简称《甘》)。
设y 为积年,为闰周,b 为一朔望月不足30日的差数,式中 为一常数。在《五》、《九》中 =0,在《甘》中则又设m 为其年历过月数,d 为其月历过日数,则:
积月
积日(ahargana)
以7除积日d ,得余数,即:d ≡(mod7)。以=0之日为星期五, =1之日为星期六等,便得星期名称(这是按《甘》的算法)。
印度历法中有三种上元:上元自天地开辟算起,上元自公元前3102年2月17日,星期五算起,这个历元称为卡利·尤几(kali yuge),以释迦(saka)纪年为上元,释迦元年为公元78年(3 月15日)。释迦元年离卡利·尤几年数为:3102+(78-1)=3179。《五》历从释迦42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427=3606。《甘》历从释迦587年制逻月白半一日起算,故y =3179+587=3766。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总述·岁时》条记录了当时印度历法。以时极短者叫刹那(ksana),120刹那为一刹那(taksana),60刹那为一腊缚(lava),30腊缚为一牟呼栗多(muhurta),5牟呼栗多为一时,6时合成一日夜。月盈到满叫白分(又叫白半,白博叉paksha),月亏到晦叫黑分(又叫黑半,黑博叉)。黑前白后,合为一月,12个月为一岁。各月的名称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