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化石都有哪些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12:11
  • 提问者网友:像風在裏
  • 2021-03-20 04:05
化石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20 04:37
问题一:化石有哪些?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
指古生物遗体本身几乎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的化石。原来的生物在特别适宜的情况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其硬体和软体可以比较完整的保存而无显著的变化。例如猛犸象(第四纪冰期西伯利亚冻土层中于1901年发现,25000年以前,不仅骨骼完整,连皮、毛、血肉,甚至胃中食物都保存完整)。
模铸化石
就是生物遗体在地层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一类是印痕,即生物遗体陷落在底层所留下的印迹,遗体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具硬壳的生物,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也可保存其软体印痕,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叶子的印痕。第二类是印模化石,包括外模和内模两种,外模是遗体坚硬部分(如贝壳)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能够反映原来生物外表形态及构造;内模指壳体的内面轮廓构造印在围岩上的痕迹,能够反映生物硬体的内部形态及构造特征。例如贝壳埋于砂岩中,其内部空腔也被泥沙充填,当泥沙固结成岩而地下水把壳溶解之后,在围岩与壳外表的接触面上留下贝壳的外模,在围岩与壳的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内模。第三类叫做核,上面提到的贝壳内的泥沙充填物称为内核,它的表面就是内模,内核的形状大小和壳内空间的性状大小相等,是反映壳内面构造的实体。如果壳内没有泥沙填充,当贝壳溶解后久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间,此空间如再经充填,就形成与原壳外形一致、大小相等而成分均一的实体,即称外核。外核表面的形状和原壳表面一样,是由外模反印出来的,他的内部则是实心的,并不反映壳的内部特点。第四类是铸型,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经形成外模及内核后,壳质全被溶解,而又被另一种矿质填入,象工艺铸成的一样,使填入物保存贝壳的原形及大小,这样就形成了铸型。它的表面与原来贝壳的外饰一样,它们内部还包有一个内核,但壳本身的细微构造没有保存。
总的来说,外模和内模所表现的纹饰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外核与铸型在外部形状上和原物完全一致,但原物的内部构造被破坏消失,其物质成分与原物也不同。至于外核和铸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内部没有内核,而后者内部还含有内核。
遗迹化石
指保留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生活活动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此外还有节肢动物的爬痕,掘穴,钻孔以及生活在滨海地带的舌形贝所构成的潜穴,均可形成遗迹化石。遗物化石方面,往往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均可形成粪化石。我国白垩纪地层中恐龙蛋世界闻名,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在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
化学化石
古代生物的遗体有的虽被破坏,未保存下来,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岩层中,这种视之无形,但它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的化石称为化学化石。随着近代化学研究的进展,科学技术的提高,古代生物的有机分子(指氨基酸等),可从岩层中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研究,同时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古生物化学。问题二:世界上有哪些化石 生物因物种的不同、形成条件的不同及保存过程的不同使得化石有很多种类型,但从总的方面看无非是以下四种:
1.实体化石 这是指生物体本身部分或全部被保存下来的化石。
按保存方式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树脂保存,这主要是琥珀一类的化石,被保存的对象主要是古节肢动物;二是坑沼保存,如陷入泥炭沼和沥青坑的动物,被保存的对象主要是古陆生脊椎动物;三是冰冻保存,这类化石相对比较年轻,如西伯利亚冻土中的一些第四纪大型古脊椎动物;四是石化作用(详见“化石的形成”说明);
按化石质地则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未变实体化石”,这类化石软体部分得到很好或较好的保存,如猛犸、一些琥珀、一些木乃伊化的化石。这类化石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二是“微变硬化石”,这类化石软组织已经丧失,但留下了一些稍变性的硬组织部分(牙、甲壳、外骨骼等),另外生物体内原矿物质成分得以保留,虽经较弱的石化,但一些生物结构仍保存得比较完好。这类化石多是无脊椎动物如三叶虫、贝类等。三是骸石化化石”(详细参见石化作用)
2.模铸化石 这是指生物体在底质、围岩、填充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细分起来又有这样一些类型,一是印痕化石,二是印模化石,三是铸型化石,四是复型化石,究竟属于哪一种主要看化石与其围岩的关系。
3.遗迹化石 遗迹化石是指因古生物活动在底质沉积物表面或内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如动物的足迹、抓痕、爬痕、挖掘的洞穴,也包括诸如卵、动物的粪便、胃石等化石。从更为广泛的角度看,这类化石还应当包括古人类活动的劳动工具和文化遗物等。
4.化学化石 这是指古生物体虽没保存下来,但那些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经分解后形成各种有机物(氨基酸、脂肪酸等)却被保留在岩层中,从而可根据这个判断某古生物的存在。问题三:中国的化石有哪些? 事实上我国境内曾是恐龙的“王国”,现今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恐龙化 石产地。
据了解,东起山东半岛,西达天山,北从内蒙古的戈壁沙漠与黑龙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亚热带的云南与广东,我国70%以上的省份都有恐龙化石,是世界公认的恐龙化石出产大国,其中以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化石为主。截至目前,山东、新疆、四川、云南、宁夏、贵州、黑龙江、河南等地均发现过不同时期的恐龙化石。其中,三叠纪晚期的恐龙化石见于云南的禄丰盆地等极少数地区。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在四川、云南和贵州都有发现。白垩纪时期的恐龙化石则多出现于我国北方的内蒙古、黑龙江和山东等地。问题四:什么是化石?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是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绐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叮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的生态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知道问题五:化石有什么用途 1巨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化石是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各种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因此,化石就能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当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状况,也就为人类了解生命的历史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使得我们对古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进化的规律和机制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生物地层学、分子古生物学、古生物化学以及古仿生学等边缘学科的研究也都离不开古生物化石。由此可见,古生物学的方方面面以及相关的一些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古生物化石!
2美妙的审美价值:许多造型美观的化石即是自然遗产,又是天成的艺术品。其中不少化石真是妙不可言!
3蕴藏的社会文化:收藏化石,即了解了自然历史等科学知识,又起到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作用。化石爱好者和收藏家的活动不仅起到了一定的科学普及效应,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古生物学的发展呢。例如,近年来我国辽西发现的许多轰动世界的古生物学大发现,最初或多或少地都与一些化石收藏家有关。
参考资料:www.cazx.net/lldlm/huashi/huashi/yt.htm问题六:化石都有什么 都有什么特点 化石的形成问题七:中国有哪些活化石?——百度 动物:大熊猫、中华鲟、江豚(白鳍豚)、蝾螈、大鲵(娃娃鱼)、滇金丝猴、紫蛙、皱鳃鲨、侏罗纪虾、三眼甲虫、天鹅绒虫 、鸭嘴兽 、鹦鹉螺 、蟑螂、扬子鳄、蒙新河狸、鲎 、裸腹鲟、海豆牙、猕猴
植物: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水衫问题八:活化石有哪些 1、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2.苏铁
又名凤尾蕉,在民间俗称铁树,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距今1亿多年前,一度是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与当时的恐龙并驾称雄地球。但现在绝大部分苏铁植物早已灭绝,只剩下苏铁科、蕨铁科和泽米科共3科11属约300种幸存下来,零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3、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在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的发展到了它们种群的鼎盛时期,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达今天的河北境内,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群落.和它同时代的动物,由于地质与气候的强烈簸动基本上都灭绝了,如剑齿象、剑齿虎都变成了化石,而大熊猫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主要因为它们在环境的变化中改变着自己,所以才没有从生物圈的链条上消失,从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动物活化石.  。
4、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5、拉蒂迈鱼
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海岸的东伦敦港附近,靠近一条小河河口的海中,当地渔民捕捞到了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身长1.5米,重58公斤多,出水后只活了3个小时便死了。由于当时防腐技术不高,当该鱼到达研究人员手中时,几乎只剩下鱼皮了。经研究,认为这鱼应属总鳍鱼类的空棘鱼亚目(Coelacanthini)。为纪念标本保管员拉蒂迈女士对标本的“慧眼相识”和精心保护,史密斯教授把这条新鱼起了一个名字叫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图 24).拉蒂迈鱼的发现,立刻轰动了科学界。因为总鳍鱼类分两支,一是骨鳞鱼类,一是空棘鱼类,而骨鳞鱼类的成员当时被认为与“从水到陆”有关。此前,人们只知道总鳍鱼类的化石代表,从未见过现生标本,而今却突然冒出了原被认为早在距今1亿2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就已绝灭了的空棘鱼类的现生代表——活化石
6、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