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崧《点绛唇》赏析
答案:1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0:47
- 提问者网友:山高云阔
- 2021-03-07 14:57
陈维崧《点绛唇》赏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醒三更
- 2021-03-07 16:10
一般说来,小令由于篇幅短狭,很难写得波澜壮阔,腾跃激扬。陈维崧则以他出众的才华和惊人的创造力在令词中描绘出一般只能寓于长调的慷慨沉雄境界。这无疑是他对词的发展作出的又一贡献。本篇作于康熙七年(1668)十月。这年夏天,陈维崧由避祸八载的如皋冒襄家入京谋职,虽得到龚鼎孳等大僚的激赏,仍失意而归,去河南商丘探望入赘的四弟陈宗石。初冬日,途经临洺驿投宿,在苍茫夜色中俯仰今古,感慨万端,故国之痛与身世之悲一并兜上心头,因有此作。词上片写眼中景,开头便连用两个奇特的比喻:一是把岩峦静矗之状比作发髻,一是把山岭跃动之势比作蝌蚪。前者犹可,后者则气魄特大,眼界特高,词境顿时为之一振。此种句子非胸吞云梦者不能道,最能见出迦陵的独异处。三四句写近景,以盈亩的稗草暗示连年兵祸带来的荒凉灭寂,为下文吊古之幽情伏笔。其“一寸厚”三字质感逼真,力透纸背。下片转入抒情,激荡的情思漩起。“赵魏燕韩”诚然是吊古,却也未始不是一个“故明”的符号。就在不到三十年前,此地不还是血火交映,满目疮痍?而自己心怀黍离之悲,行役天涯,日暮途穷,此时心境又怎一个“愁”字了得?于是,悲风怒叫,黄叶飙飞中,一个词人踽踽独行、苍凉悲愤的形象纤毫毕现。“悲风吼”三句凌厉之极,那吼声里也正包涵着词人的郁勃心音。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