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我是做物料管理的,怎样才能控制好物料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21:54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12-28 10:49
我是做物料管理的,怎样才能控制好物料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12-28 12:00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物料管理方法
通常意义上,物料管理部门应保证物料供应适时、适质、适量、适价、适地,这就是物料管理的5R原则,是对任何公司均适用且实用的原则,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1、适时即要求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准时交货,防止交货延迟和提前交货。 供应商交货延迟会增加成本,主要表现在: (1)由于物料延迟,车间工序发生空等或耽搁,打击员工士气,导致效率降低、浪费生产时间; (2)为恢复正常生产计划,车间需要加班或在法定假期出勤,导致工时费用增加。 因此应尽早发现有可能的交货延迟,从而防止其发生;同时也应该控制无理由的提前交货,提前交货同样会增加成本,主要原因为: (1)交货提前造成库存加大,库存维持费用提高; (2)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导致公司资金运用效率恶化。 2、适质即供应商送来的物料和仓库发到生产现场的物料,质量应是适当的,符合技术要求的。保证物料适质的方法如下: (1)公司应与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 (2)设立来料检查职能,对物料的质量做确认和控制; (3)必要时,派检验人员驻供应商工厂(一般针对长期合作的稳定的供应商采用,且下给该供应商的订单达到其产能的30%以上);同时不应将某个检验人员长期派往一个供应商处,以防其间关系发生变化; (4)必要时或定期对供应商质量体系进行审查; (5)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比,促进供应商之间形成良性有效的竞争机制; (6)对低价位、中低质量水平的供应商制订质量扶持计划; (7)必要时,邀请第三方权威机构做质量验证。 3、适量采购物料的数量应是适当的,即对买方来说是经济的订货数量,对卖方而言为经济的受订数量。确定适当的订货数量应考虑以下因素: (1)价格随采订货数量大小而变化的幅度,一般来说,订货数量越大,价格越低; (2)订货次数和采购费用; (3)库存维持费用和库存投资的利息。 4、适价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或服务价格的高低,在确保满足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力争最低的采购价格是采购人员最重要的工作。采购部门的职能包括标准化组件,发展供应商,发展替代用品,评估和分析供应商的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采购部门应该在以下领域拥有决策权: (1)选择和确定供应商; (2)使用任何一种合适的定价方法; (3)对物料提出替代品。采购部门通常能够提供出目前在用物料的替代品,而且它也有责任提请使用者和申请采购者关注这些替代品。当然,是否接受这些替代品要由使用者/设计人员最终作出决定; (4)与潜在的供应商保持联系。采购部门必须和潜在的供应商保持联系。如果使用者直接与供应商联系,而采购部门又对此一无所知的话,将会产生“后门销售”,即潜在的供应商通过影响使用者对物料规格方面的要求成为唯一的供应商,或是申请采购者私下给供应商一些许诺,从而使采购部门不能以最低的价格签订理想的合同。如果供应商的技术人员需要和公司技术人员或生产人员直接交换意见,采购部门应该负责安排会谈并对谈判结果进行审核。 5、适地物料原产地的地点应适当,与使用地的距离越近越好。距离太远,运输成本大,无疑会影响价格,同时沟通协调、处理问题很不方便,容易造成交货延迟。 高科技行业对产品质量普遍要求很高,致使各企业对生产制造环节管理越来越精细,但对产品的物料管理环节却依旧保持比较粗放的管理风格,使物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企业资金,无形中导致成本增长,利润下降。物料管理是企业内部物流各个环节的交叉点,衔接采购与生产、生产与销售等重要环节,关乎企业成本与利润的生命线,不仅如此,物料管理还是物资流转的重要枢纽,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存亡。曾听过一个关于爱多的例子,据说爱多在破产之际,库存物料的金额高达上亿元,可就是这么多的物料中,居然无法组装出一个完整的DVD成品,在惊叹之余,更激起人们对于制造企业物料呆滞及不合理管库问题的思考。有资料表明,企业的存货资金平均占用流动资产总额的40%-50%,而高科技制造企业的库存比例则远高于此。“物料存在两套或多套编码”、“物料混乱堆积在仓库各个角落”,成为许多制造企业仓库的真实写照。就曾有人套用中央电视台著名的广告语“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放在制造型企业身上,演绎成“仓库有多大,库存就有多高”,形象地表述了普遍存在于制造型企业内部库存管理问题的顽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夜风逐马
  • 2021-12-28 13:21
要真正做到一条拉的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多能工,当哪个工位待料的时候,我们可以暂时安排他去做别的事情。这样也就解决了少主板的问题。当然了这样做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看看这个拉上能不能改一下工艺流程,从新分工,把个别的工位的人力抽出来,哪怕是抽出来0.5个人也好啊。如果修改工艺动作过大成本过高也不妥!看不到实物,我也只能在这里乱说一通!但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完美的工艺总是有缺陷的!你现在找到了问题的点,你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少主板?源头在哪?然后一步步的去改善它。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