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控制动物脂肪的摄取,完全不吃动物脂肪是不可取的,它是人体营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脂溶性维生素只有溶解在脂肪中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如选择新鲜瘦肉、鱼类、禽、蛋类、豆类等。
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保证足够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的供给,注意选择含钙、铁和维生素 B 1 、维生素 C 和胡萝卜素的蔬菜,尤其应多吃绿色、黄色蔬菜,近年来,微量元素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食品时应注意选择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食品,而且有些微量元素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须从饮食中摄取,含铁较高且吸收率高的为鱼、猪血制品、瘦肉、肝脏;含锌较多的为牡蛎、肝、粗粮;含硒较多的为海产品、肾、肉类,大米及其他谷物。
适当节制饮食,勿过饱,正常情况下,饭后人容易困倦,这是因为饭后胃肠活动加强,人体自身调整胃肠血流量增加,而其他各部位血流量相对减少,这也提示人们需要休息一下,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如果吃的过饱,可能造成本来血液供应不足的心脏、大脑负荷加重,有时可造成意外,如卒死的发生,不注意节制饮食,平时少运动,过多的脂肪堆积,体重增加又反过来增加心脏负担,对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心脑血管病患者秋冬如何进补
天冷了,人的血管似乎也变“脆”了。每年的10月到12月都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刚入秋,老病号王大妈的女儿来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在这个高危时期,心脑血管病人除了坚持正常治疗外,还应该如何保养呢?河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振涛教授向她推荐了一些保养的方法。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冬季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仅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怎样进补呢?王涛教授说,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进补与普通人不同,普通人的进补主要是“缺啥补啥”,而患者的进补就要注意所患疾病对机体的影响,要考虑进补是否与治疗冲突,患者对进补的接受能力等因素。
“食补”:有畏寒怕冷、气短乏力等症状,属于气虚阳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有甘温补益之功的羊肉、鸡肉、兔肉、桂圆以及大豆制品。有性情急躁、手足心热、食少、便干、水肿等症状的属于阴虚内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适当选择一些有补虚、除热、脏腑、利水道之功的鸭肉、鹅肉以及百合,山药、糯米及绿豆制品。羊肉性温,可温脾暖肾,开胃健身。桂圆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和萄糖,易于人体吸收利用;糯米可健脾养胃,补气养血,在寒冷时节喝一碗用桂圆与糯米熬制的桂圆粥是很有益的。生姜、洋葱等更是不可多得的冬令进补之品,常吃生姜历来被视为养生保健尤其是强壮心血管系统的要诀之一,生姜富含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使血管扩张,从而使络脉通畅、供给正常。洋葱含有的类黄酮等物质在降血压、预防血栓形成、保护大脑与心脏等主要器官中有重要作用。此外,它所含的烯丙基二硫化物与硫氨基酸除可降血脂外还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理想食物。
“药补”:有益气、温补、活血之功的中药,如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等,对体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等体征的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较为适宜。有明显气血不足的心血管病患者,冬季可进补阿胶;有怕冷、腰酸等阳虚证候的,可配入黑芝麻、核桃仁;平时脾胃虚弱者,可加入陈皮、山药煎液(陈皮10克,山药15克共煎),以防伤胃。以上诸品,或可炖鸡、炖鸭,或可熬汤,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请医生进行对证处方。但也有一些老年人,内有蕴热,表现为心烦急躁、舌红、舌苔黄腻,则不适合药补,如果盲目进补则会“上火”。
王振涛特别叮嘱心脑血管病患者,合理营养最重要,要保持膳食营养均衡,首先要戒烟、限酒、提倡低盐低脂饮食。饮食宜清淡、多样,米面杂粮都要吃,宜多食鱼类、豆类、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及新鲜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油、糖及咖啡等,不要喝凉水或吃冷的食物,切忌辛辣、油腻。晨练或晚上睡觉前最好喝一杯温蜜水(糖尿病人可喝温开水)。每天不少于6杯水。这样便于稀释血液,保证血管相对畅通,以减少疾病的发作。也可适量饮用绿茶和少量红葡萄酒。
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
1、保持怀绪稳定,暴怒或过度紧张、悲哀、恐惧和受惊均可诱发“中风”。
2、饮食平衡:饮食要少吃多餐,宜低脂、低盐,不可吃的过饱,腹部饱胀,影响心肺功能,可造成大量血液集中到肠胃,心脑等到器官供血会相对减少,不利于治疗,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3、运动平衡:治疗同时坚持恢复性训练,要注意平稳,不能过激。
4、起居平衡:坚持3个半分钟,3个半小时,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
饮食方面要注意:
尽量少吃大鱼大肉及高胆固醇的东西
多吃苹果、西红柿、玉米、海带、大蒜、洋葱、茄子、木耳、菌类及各种绿色蔬菜,每周只可吃3-4次鸡蛋(不能吃油炸的),多吃粗粮(粗纤维)
多喝茶(绿茶或普洱)
少吃油,在外吃饭,可把菜搁水里涮一下再吃,(涮去多余的油脂);在家做饭,少搁油(可用真正的橄榄油代替)
适当吃吃些全麦面包,喝麦片(农科院的)
饭前喝汤,每餐只吃7-8成饱,每天可吃五次
杨大夫
|
日常饮食应注意:
(1)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减少动物 脂肪,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而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要限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每日应在300毫克以内,相当于每周可吃3个蛋黄。
(2)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3)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就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日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 血液胆固醇及血液粘滞有利。
(4)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5)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每日食盐3克 ,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6)注意烹调用料。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 ,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7)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每到降温,心脑血管病人都会突然增多,其实做好防范措施,他们完全可以不受“寒流”的影响,这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记得按时吃药。高血压病人千万不要忘记吃药。有很多老年人有一个习惯,比如觉得今天血压不高了,自己就把降压药停了,没咨询过大夫,血压乍高又低是会出现危险的。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平常经常犯眩晕的老年人也要记得按时服药。从中医角度讲,眩晕是痰或者淤血造成的,西医认为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等,这种病人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血管本身就收缩,所以眩晕经常发作,此时一定要遵医嘱按时服药,减少中风危险。
二、加强保暖,可适当地添加一些毛衣、穿上保暖内衣等。年轻的心脑血管患者,虽然抵抗力强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不要因为“风度”而丢失了温度,导致生病。居民在家时都习惯脱掉外套,因此也要注意关上门窗,只留少许通风口就可以了。
三、要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激动也会发生意外。你一发怒会紧张,很可能会出现脑血管的意外,尤其是气温低时脑血管病人中风的几率会增加很多。
四、生活起居一定要注意。中医大夫强调冬天一定要起来得晚一点,晚上早一点休息。另外一个锻炼要适当,在阳光底下可以走走路,或者快走,不要有很绝对的太多剧烈的运动。
饮食方面,要坚持低盐低糖,少吃“三高”食物,比如海鲜类食物、动物的内脏等。天气冷很多人都会吃火锅,但心脑血管病人最好少吃,要多吃蔬菜水果。另外,不要熬夜,要注意休息。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