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与1号试管形成 .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
(4)有的同学提出“除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这样设置 (填“有”或“无”)必要.
(5)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若“加入碘液”步骤放在“保温”前,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 .(填“是”或“否”)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形成 .(2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07:47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1-27 07:1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01-27 07:23
(答案→)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该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和3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有促进作用.(1)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因此在2号试管中应加入2ml清水和1号试管形成对照.(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1号试管滴加碘液不变蓝.(4)设置4号试管是多此一举,因为1号试管和3号试管已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况且4号试管的设置若与1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会出现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5)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在体温环境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里;如果在水浴前滴加碘液,就不能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唾液引起的.故答案为:(1)2ml清水;对照(2)1号试管和3号试管(3)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4)无(5)酶在该温度下催化作用最强;是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1-27 07:31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