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双关的歇后语20条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21:14
- 提问者网友:谁的错
- 2021-03-01 15:45
要求写出语义双关的地方(本义,新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3-01 16:20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地盘庙--留心。(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法螺。(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烦忙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兴。(干毛)。
老和尚住岩穴--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内行。(中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貔子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仗--有缘由。(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掉火--谎言。(窑烟)。
灯盏无油--操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店里开抽斗--找玩。(找丸)。
癞蛤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可。(步止)。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河滨洗黄莲--何必。(河苦)。
做梦变胡蝶--异想天开。(想进飞飞)。
山公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很久。(好酒)。
蜘蛛拉网--无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摆布逢源。(阁下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放下屠刀。(改鞋归正)。
夏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居心不良。(有心不量)。
大水冲走地盘庙--留心。(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法螺。(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烦忙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兴。(干毛)。
老和尚住岩穴--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内行。(中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貔子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仗--有缘由。(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掉火--谎言。(窑烟)。
灯盏无油--操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店里开抽斗--找玩。(找丸)。
癞蛤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可。(步止)。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河滨洗黄莲--何必。(河苦)。
做梦变胡蝶--异想天开。(想进飞飞)。
山公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很久。(好酒)。
蜘蛛拉网--无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摆布逢源。(阁下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放下屠刀。(改鞋归正)。
夏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居心不良。(有心不量)。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末日狂欢
- 2021-03-01 17:07
1. 歇后语的意思:把一段词语分作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2. 歇后语的由来: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