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①说到欣赏,我们以为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7 03:10
  • 提问者网友:浮克旳回音
  • 2021-04-06 05:16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9题。 ①说到欣赏,我们以为中国咏花诗词的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人们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欣赏情调,曲折地反映了人的种种处境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在阅读鉴赏咏花诗词的同时,考察历代诗人、词人的不同创作心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境界,是很有趣味的,这对我们的鉴赏活动也颇有益。 ②这种创作心态,粗略地看有两大类:一类侧重于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另一类侧重于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前者仍是自然世界的反映,后者则已进入感情世界了,自然的花草仅仅是进入感情世界的媒介罢了。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诗境)上,又表现出不同的层次。 ③首先是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世传为王昌龄所作《诗格》中语)。着眼于花卉色香形态的描述,是即目即景、直接感知的形象。在创作上表现为“巧构形似”,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从中获得感官的快适。如白居易的《山石榴》诗写杜鹃花的红艳,云:“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真是“吟之未终,皎然在目”。又如章质夫的《水龙呤》状杨花飘飞,同样妙到毫颠,云:“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可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我们欣赏这类诗词,比较容易看出其好处,如食雅梨,入口便化。这些创作,是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以艺术品酷似自然原形为乐。亚里斯多德在探讨艺术创作的自然原因时认为,模仿能使人们得到满足,确实是这样。④不过这种“似”,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也一样,故需要再进一步转向表现审美客体作用于审美主体感官而产生的某种特殊感受,以获得“传神”地再现自然的艺术效果。如韦庄写白牡丹,全然撇开其形态,只说“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惟觉一庭香”。表现素花溶化在月色中,不见其花,惟闻其香的特别感受,唤起人们固有的审美体验,那么白牡丹皎洁芳香的幽雅神貌,便可思而得之。在这里,并不仅仅直接诉之于感官,同时要通过联想来意会。范成大《霜天晓角》咏梅云:“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也是舍其形而摹其神,皆有画笔难到的效果。这正像唐人戴叔伦所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无疑我们欣赏这类诗词作品,需要有一番沉潜涵咏的功夫,甚至要通过想象,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去补充、生发。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欣赏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7、根据②段信息,对不同创作心态的理解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A.表现主观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是自然世界的反映。B.表现客观自然,是欣赏自然的活动,所以价值也更高。C.表现主观感情和表现客现自然这两大类作品,在艺术境界上,表现出不同的层次。D.表现客观自然,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8、对“表现感官感受的‘物境’”说法错误的一项A.是欣赏主体直接可以感知的形象,如在我们面前的花卉色香形态。B.“日射血珠将滴地,风翻焰火欲烧人。”是物境的“巧构形似”。C.追求审美客体形貌的逼真再现,还仅仅处于“形似”的境界,缺乏审美情趣。D.典型的模仿自然、通过艺术再造自然的活动,比较容易欣赏。9、根据全文推断,以下正确的信息是 A.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历来以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感情世界的诗品为上乘之作。B.我国古代咏花诗词首先追求“形似”,其次追求“神似”,以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C.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只有通过“神似”,才能体现其历史认识价值与艺术审美价值。D.我国古代咏花诗词往往通过“神似”,以体现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4-06 06:03
7.答案:C(A应该是表现主现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是情感世界的反映。B应该是表现主现感情,是感情物化的活动,价值更高。D应该是后者在咏花诗中佳作最多,价值也更高。)8.答案:C(也具有审美情趣。)9.答案:A(B项“首先”“其次”判断不当。C项绝对化了。D项无中生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4-06 07:14
好好学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