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刚才看到一只刚出窝的小鸟,我摸了几下就放了,大鸟还会喂它吗?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4 22:35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2-04 08:59
刚才看到一只刚出窝的小鸟,我摸了几下就放了,大鸟还会喂它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2-04 10:20
常常听到这种传言:“不要去摸小鸟,如果你的味道到小鸟身上,被鸟妈妈闻到的话,它就不会要这个孩子了。”
如此说来,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随便去触摸幼鸟了呢?答案却是否定的。
最近有一个词汇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应激(stress),这个词由内分泌学家Selye于1936年最先提出。当时他给这个词的定义是,机体对外界或内部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后经完善成为“稳态应变(allostasis)”——机体通过变化积极维持稳态的适应过程。大多数时候,一旦机体处于应激条件下,就可能出现生长受阻、繁殖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行为异常等损伤,这是机体为了保证其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对野生动物来说,“人类(天敌)的出现→惊吓”就是导致其应激的因素,处于繁殖期的雌性动物更会出现极端行为,比如筑巢期及产卵期的鸟类如果频繁受到骚扰会弃巢,因为它们觉得这个巢址不安全,即使把后代产下或孵出来,也不会成活,白白浪费繁殖成本,不如尽早另觅新居。而育雏期的亲鸟们表现得会稍微平和些,它们会继续哺育自己的后代——这是由于前期已经投入了太多的资源和时间成本,并且也来不及再生一窝了。
曾经有过由于巢被毁,连同8只雏鸟一起被送到救助中心的纵纹腹小鸮母亲仍然继续哺育自己孩子的报道。
尽管看上去孩子们没有被抛弃,但人类的干扰会影响亲鸟的育雏节律,它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站岗”,而无法出去找到更多的食物,这同样会导致成活率降低。同时,如果人的接触过于频繁和亲密,还有可能引起另外一个问题——印痕行为。
简单来说,印痕行为就是在动物生命早期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有效(不可逆)的学习行为。这一行为会影响动物对父母、配偶、天敌、栖息地等的认知。而这一行为的敏感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变弱。小鸡小鸭如果出壳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人类,就会跟在人类后面,把人类当成自己的母亲。这就是“亲子印痕”的一个例证。[1]
由此可知,如果鸟类在幼雏阶段与人类过多接触,很有可能导致其对人类“脱敏”和依赖,进而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更有甚者,有些被人类养大的鸟会将人类作为求偶对象,做出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大漠
  • 2021-02-04 12:15
不会的 是根据气味啊什么的 你只碰过 不会有影响
  • 2楼网友:上分大魔王
  • 2021-02-04 10:56
把它放回鸟窝是最好的办法。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