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田上译文

答案:6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0 00:53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1-19 18:44
田上译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酒安江南
  • 2021-01-19 19:42
田上译文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由于雨水充足,地势高的田里都积满了水,白茫茫的一片。农民半夜起来,披上草衣冒雨赶牛去耕田,当人和牛都已精疲力尽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呢。
  这首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尽’与‘殊未明’相对照,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崔道融,唐朝荆州人。以征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
  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所选的四首诗里前两首十分活泼生动,后两首则凄苦悲郁。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牧竖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注:牧竖:即指牧童。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鸡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高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注:此诗中“月黑风高夜”有点暗指当时的社会形势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
  雨足高田白,批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诗里写的情景是农民披着蓑衣半夜冒雨去耕田,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天还没有亮,此间辛苦,可想而知。
  郑谷《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
  火荻花中。” 写白头钓翁以船为家,露宿野餐。新钓鲈鱼,吹火荻花,举家得以就食,终年
  顶风扁舟垂钓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1-19 22:43
为了抓住雨水多这一时机,农民半夜就起来耕田,等人和牛都精疲力竭时,天还未亮。
这种没黑没明的劳动,对农民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这诗里写的情景是农民披着蓑衣半夜冒雨去耕田,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天还没有亮,此间辛苦,可想而知。 iiiiiiioooooookjhfdrdws
  • 2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1-19 21:23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编辑本段] 田上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编辑本段][译文]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编辑本段][解释]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
披蓑:披着草衣。
俱:都。
殊:竟然。
[编辑本段][评析]
这首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尽"与"殊未明"相对照,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崔道融,唐朝人。以征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
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所选的四首诗里前两首十分活泼生动,后两首则凄苦悲郁。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牧竖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注:牧竖:即指牧童。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高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注:此诗中“月黑风高夜”有点暗指当时的社会形势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
  • 3楼网友:西风乍起
  • 2021-01-19 21:02
田上译文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由于雨水充足,地势高的田里都积满了水,白茫茫的一片。农民半夜起来,披上草衣冒雨赶牛去耕田,当人和牛都已精疲力尽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呢。
这首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尽’与‘殊未明’相对照,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崔道融,唐朝荆州人。以征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
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所选的四首诗里前两首十分活泼生动,后两首则凄苦悲郁。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牧竖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注:牧竖:即指牧童。
溪居即事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打开门闩。
田上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高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注:此诗中“月黑风高夜”有点暗指当时的社会形势
【崔道融】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
雨足高田白,批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这诗里写的情景是农民披着蓑衣半夜冒雨去耕田,人和牛都精疲力竭了,天还没有亮,此间辛苦,可想而知。
郑谷《淮上渔者》: “白头波上白发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
火荻花中。” 写白头钓翁以船为家,露宿野餐。新钓鲈鱼,吹火荻花,举家得以就食,终年
顶风扁舟垂钓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谋生手段。 由于雨水充足,地势高的田里都积满了水,白茫茫的一片。农民半夜起来,披上草衣冒雨赶牛去耕田,当人和牛都已精疲力尽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呢。
  • 4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1-19 20:19
田上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译文]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评析]
这首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力俱尽’与‘殊未明’相对照,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
【作者简介】
崔道融,唐朝人。以征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 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
  • 5楼网友:千杯敬自由
  • 2021-01-19 19:55
田上
唐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译文]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作者简介】
崔道融,唐朝人。以征辟为永嘉令,累官右补阙。避地入闽。《申唐诗》三卷,《东浮集》九卷,今编诗一卷。 生卒年待考。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人。乾宁二年(895)前后,任永嘉县令,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擅长作诗,与司空图、方千结为诗友。存诗80首,皆为绝句。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