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组曲的法国常见舞曲
答案:1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2:22
- 提问者网友:
- 2021-03-22 12:23
法国组曲的法国常见舞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方的南先生
- 2021-03-22 13:54
(Allemande)大约于1550年起源于德国,起初是中速的二拍子,步伐简单沉重。到十七世纪变成中速的四拍子,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一乐章,通常后面固定连接库朗特舞曲。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巴赫去世以后)则变成了快速的三拍子。 (Courante)于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法语原意为奔跑,速度较快如蹦跳般。
到十七世纪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二乐章。库朗特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式和法国式,前者曲趣流畅,强音位置经常改变,主旋律常跑到低音部,通常是快速的3/4或者3/8拍;后者情调较为高雅,通常是中速的3/2或6/4拍。
有趣的是,虽然如今的标题是“法国组曲”,但采用法国式库朗特舞曲的只有第一组曲,后面五首全部采用意大利式库朗特舞曲。 (Sarabande)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流行于西班牙,是一种慢速的三拍子、强音常落在第二拍的舞蹈。
起初舞蹈动作比较轻佻,曾遭到西班牙国王禁止。
到十七世纪变成较为沉重的舞蹈,后来只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三乐章。
由于曲风的沉重,听来总有一种悲伤之感。 (Menuet)是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乡村的农民舞曲。
1650年前后因法王路易十六的提倡成为法国宫廷舞蹈,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且演变成几位优雅的舞蹈,速度中庸。
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通常承接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后,且经常是接连两首,小步舞曲II像中段(Trio)夹在两遍小步舞曲I之间。 (Gigue)原是英国古老的舞曲,十七世纪中叶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后来也演变成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前者大都是赋格曲式,旋律以宽广的音域上下奔驰;后者大都是和声式急板。
共同特点都是极快速的三拍子舞曲,通常作为组曲的终章。
在这六首组曲中巴赫全部采用法国式吉格舞曲。 (Gavotte)原是法国的古舞曲,中速的四拍子,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和歌剧中,巴赫在部分键盘乐组曲和管弦乐组曲中都曾采用它作为一个乐章。
布列舞曲(Bourree)也是法国的乡间舞曲,快速的二拍子或四拍子,十七世纪后也被用在组曲中,通常作为第四乐章。 (Polonaise)原是波兰贵族的仪式舞曲。
十八世纪初由于萨克森大公奥古斯都三世兼任波兰王,这种舞蹈在德国也流行起来。
事实上,千万别以为肖邦是唯一的波兰舞曲大师,巴赫作过的波兰舞曲,不论是作为组曲的一个乐章还是独立的小品,都是极为出色的乐曲。当然,风格上是与肖邦迥异的。 (Anglaise)是一种快速二拍子的英国土风舞,到十七世纪末期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中,然后固定成一种音乐样式,并采用到组曲里。
法国组曲里也采用了一个英国舞曲,也是件挺奇怪的事情。 (Air),或者称为歌调,原是法国芭蕾舞剧中为自由地舞蹈的角色协作的音乐,后来慢慢演变成旋律式的曲调,没有固定的形式,创作比较自由。
不仅仅在法国组曲,在四首管弦乐序曲(组曲)中也有采用歌调作为乐章,如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乐章。
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也是一个咏叹调。
注意这和现在歌剧中常说的咏叹调不尽相同。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期(巴赫去世以后)则变成了快速的三拍子。 (Courante)于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法语原意为奔跑,速度较快如蹦跳般。
到十七世纪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二乐章。库朗特逐渐发展为意大利式和法国式,前者曲趣流畅,强音位置经常改变,主旋律常跑到低音部,通常是快速的3/4或者3/8拍;后者情调较为高雅,通常是中速的3/2或6/4拍。
有趣的是,虽然如今的标题是“法国组曲”,但采用法国式库朗特舞曲的只有第一组曲,后面五首全部采用意大利式库朗特舞曲。 (Sarabande)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流行于西班牙,是一种慢速的三拍子、强音常落在第二拍的舞蹈。
起初舞蹈动作比较轻佻,曾遭到西班牙国王禁止。
到十七世纪变成较为沉重的舞蹈,后来只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并正式被取用到组曲的第三乐章。
由于曲风的沉重,听来总有一种悲伤之感。 (Menuet)是十六世纪起源于法国乡村的农民舞曲。
1650年前后因法王路易十六的提倡成为法国宫廷舞蹈,并很快风行整个欧洲,且演变成几位优雅的舞蹈,速度中庸。
组曲中的小步舞曲通常承接在萨拉班德舞曲之后,且经常是接连两首,小步舞曲II像中段(Trio)夹在两遍小步舞曲I之间。 (Gigue)原是英国古老的舞曲,十七世纪中叶变成一种音乐曲式,后来也演变成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前者大都是赋格曲式,旋律以宽广的音域上下奔驰;后者大都是和声式急板。
共同特点都是极快速的三拍子舞曲,通常作为组曲的终章。
在这六首组曲中巴赫全部采用法国式吉格舞曲。 (Gavotte)原是法国的古舞曲,中速的四拍子,十七世纪中叶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和歌剧中,巴赫在部分键盘乐组曲和管弦乐组曲中都曾采用它作为一个乐章。
布列舞曲(Bourree)也是法国的乡间舞曲,快速的二拍子或四拍子,十七世纪后也被用在组曲中,通常作为第四乐章。 (Polonaise)原是波兰贵族的仪式舞曲。
十八世纪初由于萨克森大公奥古斯都三世兼任波兰王,这种舞蹈在德国也流行起来。
事实上,千万别以为肖邦是唯一的波兰舞曲大师,巴赫作过的波兰舞曲,不论是作为组曲的一个乐章还是独立的小品,都是极为出色的乐曲。当然,风格上是与肖邦迥异的。 (Anglaise)是一种快速二拍子的英国土风舞,到十七世纪末期开始被取用到法国的芭蕾舞剧中,然后固定成一种音乐样式,并采用到组曲里。
法国组曲里也采用了一个英国舞曲,也是件挺奇怪的事情。 (Air),或者称为歌调,原是法国芭蕾舞剧中为自由地舞蹈的角色协作的音乐,后来慢慢演变成旋律式的曲调,没有固定的形式,创作比较自由。
不仅仅在法国组曲,在四首管弦乐序曲(组曲)中也有采用歌调作为乐章,如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乐章。
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也是一个咏叹调。
注意这和现在歌剧中常说的咏叹调不尽相同。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