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马戛尔尼访华俄英国国内背景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3 02:22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4-12 05:22
马戛尔尼访华俄英国国内背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慢性怪人
  • 2021-04-12 05:30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因此,马戛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
当时,英国已经成为头等的资本主义强国。17世纪40年代,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又首先在英国发生了产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开始起飞,很快代替荷兰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不断增长的扩大产品销路需求的驱使下,这一“海上第一强国”,奔走于全球各地。当开拓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成为英国的既定政策之后,其对华政策也日益显示咄咄逼人的端倪。英国首先抢占了印度,而急于打开中国门户则可追溯到17世纪30年代。
  在明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使节就曾踏上前往中国的航程,但历经周折,最后没有能够和中国建立关系。入清以后,自康熙二十四年,英国商人在广州开设了商馆,英国从此加入对华贸易的西方国家之列。到了18世纪,英国成为了最大的对华贸易利益获得者。如在1736年到广州的12只西洋商船中,英国只占5只,而在1775年到中国的38只外船中,英国就占24只。18世纪末中英的贸易额和该世纪初相比,增长了二十倍,达到一千万两以上。
  为了进一步开辟中国市场,扩大对华贸易,在华英商联合致书广东督抚,提出改善中英贸易的五项要求:1、英船至广东锭泊后,即请开舱解货;2、奸民偷窃英商货物,请予依法处罪;3、请紧华人将英人看作夷狄禽兽,任意侮辱;4、减轻对英货的课税;5、官吏请勿无故与外人疏离。但广东督抚置之不理。而英国又急待改善对华关系以进一步扩大贸易。于是,在1787年,英王乔治三世任命曾担任过英国孟加拉军需总管的查尔斯•卡思卡特为特使,前往中国。谁知查尔斯•卡思卡特却病逝在了途中,这次遣使夭折了。
  于是,乾隆五十三年即公元1788年,摆在英国国王和外交大臣面前的,仍旧是对华遣使扩展对华贸易的问题。当时,外交大臣亨利•邓达斯在仔细考虑、斟酌之后决定选派乔治•马戈尔尼为1792年英国使华团长。对于这次马戈尔尼率团使华,英国政府极为重视。这在使臣的选派上就明显的反映出来。正使马戈尔尼是英国“国王的亲戚,议国事的大臣”,使英国政府“从许多博学的人那里挑出来的一个大博学的人,他从前办过许多大事,到俄罗斯国出过差,又管过许多地方的事”,并且还在英国的一些“属国地方料理国事情”。由此可见,英国政府派遣马戈尔尼出使中国是经过慎重考虑遴选出来的合适代表。副使斯当敦“也是个体面的人,他的博学和会办事与正使一样”,“从前他在海地平服过许多的事情”,并且出任过同小西洋国家“讲和”的谈判专使。(《英王致乾隆的“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有枢
  • 2021-04-12 06:19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