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2 17:12
  • 提问者网友:ミ烙印ゝ
  • 2021-01-02 13:20
如何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的生死簿
  • 2021-01-02 13:33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在做题时,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等各种粗心大意造成最后结果的错误。今年我是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错的原意,我分析了一下,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抓住点滴,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师要教育学生,养成下面几点良好的计算习惯。
1、专心校对的习惯。作业中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积极验算的习惯。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3、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错误;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及时改正过来,并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现同类错误。
4、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写竖式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另外老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好学生的表率。如:审题在先,分析在后,板书简明,书写规范,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二、重视口算,打好笔算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估算、笔算、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说:计算418÷53,把53看成50试商8,通过口算发现53*8=424,大于被除数了,就要把商调小一个,这样通过口算就可以避免商了8乘出来发现不对,再擦掉这一过程了,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计算的速度。
三、加强估算,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新版的教材很重视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口算——估算——笔算——审查”的习惯,有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教学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只有把基础夯扎实了,才能在熟练的基础上巧算、简算。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举杯邀酒敬孤独
  • 2021-01-02 14:13
转眼间,我从一年级就教到了四年级。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要做一个小的练习。本来,动手操作类的题目一直是学生的难点,普遍掌握得不好。然而,这次却恰好倒过来了。学生做的《角的度量》作业情况就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要稍微好些。这可能和我平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有一定因素,但同时又让我再次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于是,我静下心来,决定将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后期的训练,学生在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时就很少出错了。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平时看见过修建房屋吗?“有的说“看见过”。“那修建房屋先修什么地方呢?”这时,基本上就没有人知道了。于是,我接着说:“修建房屋要先修地基。”同时,辅以视频,让孩子们清楚修建房屋的过程。“如果地基不打牢的话,会有什么结果呢?”接下来播放了2009年6月27日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小区中一栋在建的13层楼房整体倒塌的视频。看完后,我继续谈话:“同学们,地基不打牢的后果严重吗?”“严重。”“其实,我们数学里面的计算就和地基的作用一样。如果不把计算做好的话,我们的数学王国也会像刚才画面里的大楼一样会倒塌,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计算搞扎实,这样我们的数学王国才会越来越辉煌。” 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能力,变低效为高效。 (一)通过讲述数学家小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喜欢听故事几乎是孩子们的共性。其中,我就给学生讲述了高斯小时的一个出名的故事:有一天下午快要放学的时候,有个班上的很多学生不大遵守纪律。老师就有意要轻轻地惩罚一下这些孩子,于是就出了这样一道题(自然数从1加到100):1+2+3+4……+97+98+99+100=(),算好后就放学回家。“同学们,你们会计算这道题吗?”好多孩子都摇摇头。“那我们接着听故事。”学生们赶忙拿出纸笔进行计算,但有一个孩子却没有动手,好像在思考。很快这个孩子算出了答案。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个孩子的名字叫高斯,那一年他才9岁。后来,高斯成为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大地测量学家。听完后,学生们对高斯崇拜得五体投地,对计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利用一题多算,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要善于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如在二年级学习乘加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是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画的是四盘桃子,前面三盘每盘6个,第四盘有5个,问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孩子们几乎都是这样列的算式6×3+5=23(个)先算6×3=18(个),再算18+5=23(个)。这时,我问道:“有没有其它算法?”孩子们慢慢地进行着尝试。终于有孩子又有新的算法:6×4—1=23(个),先把最后一盘也当作6个,就有4个6,得24,多算了1个就减1个,得23。然后,我让学生比较一下,哪一种算得快些?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第二种算法要快得多,这样就激发出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三、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强了,笔算的速度就快,计算的正确性就会提高。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重加法、减法口算的练习,20以内的加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对后面乘除法的计算都有相当大的帮助。如学生在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时,有些学生遇到这道题就发生了错误:389×28,第1步算389×8本来等于3112,结果有的得3002、3222……问题就出在7+4等于多少没有算对。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好习惯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能力。往往有些学生对计算法则都能正确理解和掌握,但还是发生了错误,主要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 1、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校对的习惯 一年级时,我就有意地出几道题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本子上做。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养成审题的习惯 我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二)、养成验算的习惯 我让学生学会加减乘除法的验算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总之,要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要有师生共同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