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验证了林毅夫教授的这句话。材料一:在战争刚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31 02:03
  • 提问者网友:世勋超人
  • 2021-01-30 13:36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曾经说:“只有对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事例,都验证了林毅夫教授的这句话。
材料一: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苏联的故事》
材料二:斯大林时代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解读】图一:粮票(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颇具史料价值。图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1983年7月8日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6分)
(2)材料二中的“社会主义体制”是指什么?它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所体现的中国经济体制调整与二战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调整的侧重点有何不同?(8分)
(4)以上经济体制调整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秋
  • 2021-01-30 14:23
(答案→) 解析:(1)在战争刚刚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可联系是指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国民经济。(2)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积极: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称为工业强国。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③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④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结论: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3)粮票到股票反映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后面一问注意比较不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侧重于利用“计划”调节;中国侧重于利用“市场”调节。(4)属于开放性问题,但根据材料可总结出,经济体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言,要与时俱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优点可以相互借鉴等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低音帝王
  • 2021-01-30 15:03
感谢回答,我学习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