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答案:4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2:59
- 提问者网友:鐵馬踏冰河
- 2021-03-09 17:32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如潦草
- 2021-03-09 18:53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
NH2—C—COOH
|
H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
5 、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
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 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
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 能量
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
,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
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
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
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
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
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
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
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膜。
52、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3、有氧呼吸中,葡萄糖是第一阶段参与反应的,水是第二阶段参与反应的,氧气是第三阶段参与反应的。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
54、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55、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56、有丝分裂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的合成。
56、有丝分裂分裂期各阶段特点:
前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57、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58、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可用澄清石灰水,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CO2可使后者由蓝色变绿色再变黄色。
59、检测酒精的产生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该溶液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60、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61、植物细胞不同于动物细胞的结构,主要在于其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62、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6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全能性。
64、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65、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3-09 22:14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 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水
无机物 无机盐
组成细胞 蛋白质
的化合物 脂质
有机物 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相关概念:
氨 基 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 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 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 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 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 氨基酸结构的特点: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导致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四、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五、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
② 催化作用:如酶;
③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 免疫作用:如抗体,抗原;
⑤ 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 2楼网友:长青诗
- 2021-03-09 21:05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一)元素的分类:1、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以万分之一为界):(1)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3)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P是组成ATP、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Ca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Mg是叶绿素的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2、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1)最基本的元素是C。(2)主要元素,如C、H、O、N、P、S。
(二)元素的含量特点: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三)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四)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主要作用:1、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如K+、Na+、Ca2+、HCO3-等。2、参与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如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3、影响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如B可促进花粉管的萌发,从而促进植物受精,油菜缺B会“花而不实”。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后者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1)不同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别很大;(2)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幼儿期>成年期,幼嫩部分>老熟部分。(3)同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也不同。3、功能:(1)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3)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4)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1)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2)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3)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2、功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Na+、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酸碱平衡(如人血浆中HCO3-、HPO42-等的调节)。
【思考感悟】为什么碳是最基本元素?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使地球上的生命建立在碳元素的基础上。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是生物体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取的。
(一)元素的分类:1、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以万分之一为界):(1)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2)微量元素,如Fe、Mn、Zn、Cu、B、Mo等。(3)无论是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必需的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P是组成ATP、膜结构等的重要成分;Ca是组成骨骼、牙齿的成分;Mg是叶绿素的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2、按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可分为:(1)最基本的元素是C。(2)主要元素,如C、H、O、N、P、S。
(二)元素的含量特点:1、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是C、H、O、N。
(三)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四)组成细胞的元素的主要作用:1、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如K+、Na+、Ca2+、HCO3-等。2、参与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如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3、影响机体的重要生命活动:如B可促进花粉管的萌发,从而促进植物受精,油菜缺B会“花而不实”。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后者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
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一)细胞中的水: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2、含量:在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最多。(1)不同的生物体内水的含量差别很大;(2)同一生物体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的含量不同,幼儿期>成年期,幼嫩部分>老熟部分。(3)同一生物不同器官水的含量也不同。3、功能:(1)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2)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3)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4)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4、水的含量与代谢的关系:(1)一般情况下,代谢活跃时,生物体含水量在70%以上。含水量降低,生命活动不活跃或进入休眠。(2)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生长迅速。(3)当自由水向结合水转化较多时,代谢强度就会下降,抗寒、抗热、抗旱的性能提高。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1、存在形式:绝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部分是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成分。2、功能: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等。(1)是细胞的结构成分;(2)参与并维持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盐含量过低就会出现抽搐;(3)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平衡(Na+、Cl-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K+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酸碱平衡(如人血浆中HCO3-、HPO42-等的调节)。
【思考感悟】为什么碳是最基本元素?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或环,从而形成各种生物大分子,使地球上的生命建立在碳元素的基础上。
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
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二)淀粉遇碘变蓝。
(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
二、实验流程归纳:(一)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二)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三、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配现用。
(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
(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成分 0.1g/mLNaOH溶液 0.05g/mLCuSO4溶液 0.1g/mLNaOH溶液 0.01g/mLCuSO4溶液
鉴定物质 可溶性还原糖 蛋白质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入A液1mL,摇匀,
再加入B液4滴,摇匀
反应条件 水浴50℃~65℃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反应现象 样液变砖红色 样液变紫色
(一)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二)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浊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
(三)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
【思考感悟】该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生产、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
可用于对生物组织、消化液(如唾液)、食品(如奶粉)进行某种成分的检测或鉴定,也可用于医学上某些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等。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是 。
(一)特点:每种氨基酸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二)种类和分类: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根据是否能在体内合成分为必需氨基酸[缬异亮苯蛋(甲硫)色苏赖]和非必需氨基酸。
(三)对通式的分析
1、特点分析
分析 举例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有一个—NH2、一个
—COOH,因为R基中可能有—NH2,
—COOH R基含—COOH:谷氨酸:
HOOC—CH2—CH2—CH(NH2)—COOH
R基含—NH2:赖氨酸
H2N—CH2—CH2—CH2—CH2—CH(NH2)—COOH
都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连在
同一个碳原子上,否则不是构成生物
体蛋白质的氨基酸 反例:非生物体内氨基酸
H2N—CH2—CH2—CH2—COOH
2、基本组成元素:C、H、O、N,有的还含有P、S等。
3、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一个氨基酸的非R基上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非R基上的氨基分别脱下—OH和—H结合形成H2O,同时形成一个肽键。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一)结构层次: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二)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方面: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不同。
2、肽链方面: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三)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有关问题
1、肽键的结构式可表示如下:—NH—CO—或—CO—NH—或—C—N—。
2、关于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计算
(1)对于n个氨基酸来讲,至少有n个氨基和n个羧基;
(2)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一条肽,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n-1,至少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3)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X条肽链,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n-X,至少有X个氨基和X个羧基;
(4)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环状肽时,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n,氨基和羧基数与R基团有关;
(5)蛋白质完全水解时所需要的水分子数等于该蛋白质形成时脱去的水分子数。
3、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数目为n,肽链数为X,则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n-18•(n-X)。
4、氨基酸与对应的DNA及mRNA片段中碱基数目之间的关系:DNA(基因)︰mRNA︰氨基酸=6︰3︰1。
【思考感悟】只要组成蛋白质的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相同则蛋白质就相同吗?
不一定,因蛋白质还受肽链的空间结构影响。
一、蛋白质的功能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一)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头发等的成分。
(二)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三)运输作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如血红蛋白能运输氧。
(四)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等激素。
(五)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
(一)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形成:氨基酸 多肽(肽链) 蛋白质。
2、蛋白质与多肽的关系:每个蛋白质分子可以由1条多肽链组成,也可由几条肽链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肯定不是肽键)连接而成。但多肽只有折叠成特定的空间结构进而构成蛋白质时,才能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
(二)蛋白质的多样性
1、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1)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2)氨基酸的数目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肽链不同。
(4)肽链的数目和空间结构不同,构成的蛋白质不同。
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则这两个蛋白质不是同种蛋白质。但并不是以上这四点同时具备才能确定两个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而是只要具备以上其中的一点,这两个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就不同。
2、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蛋白质据功能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两大类,前者如人和动物的肌肉。后者如具有催化作用的绝大多数酶,具有免疫功能的抗体等。
【思考感悟】许多蛋白质分子中含有—S—S—,它是如何形成的?
—S—S—的形成是由两个—SH基团通过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
一、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其分子组成为五碳糖、磷酸、碱基。
(二)核酸的种类及比较
类别 核酸
DNA RNA
基本单位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
学
成
分 碱基 五种(A、T、G、C、U)
A、T、G、C A、U、G、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空间结构 两条链 一般为一条链
(三)核酸的功能: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四)核酸的分布
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前者使DNA呈现绿色,后者使RNA呈现红色,从而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另外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分析
(一)实验原理(同上)。
(二)实验现象及相关结论
现象 结论
绿色明显集中且接近细胞中央 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 RNA广泛分布于细胞质中
(三)几种液体在实验中的作用
1、0.9%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2、8%盐酸:(1)改变细胞膜等的通透性;(2)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
3、蒸馏水:(1)配制染色剂;(2)冲洗载玻片。
三、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一)区别
蛋白质 核酸
元素组成 C、H、O、N C、H、O、N、P
基本单位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连接方式 肽键 磷酸二酯键
形成场所 细胞质内核糖体上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主要功能 结构物质:血红蛋白,肌纤蛋白等;
功能物质:①运输—血红蛋白、载体;②催化—酶
(多数);③免疫—抗体;④调节—胰岛素、生长
激素;
能源物质:氧化放能,产物有尿素、CO2、H2O等 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决定生物
性状,提供生物进化原材料;
②某些RNA具催化作用。
(二)联系
1、核酸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DNA多样性、蛋白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思考感悟】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而核酸分为DNA和RNA两大类,所以说人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对于某一具体生物体而言,遗传物质只能是核酸中的一种,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一、细胞中的糖类
(一)组成元素:C、H、O。
(二)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3、多糖: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水解成单糖后才可被吸收。常见的种类有植物细胞中的淀粉、纤维素,动物细胞中的糖元。
(三)功能: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其中“生命的燃料”是指葡萄糖;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二、细胞中的脂质
(一)组成元素:主要由C、H、O,有的还含有P和N
(二)分类:分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
(三)功能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等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1)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三、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
别 元素组成 C、H、O C、H、O(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 脂肪、磷脂、固醇
合成部位 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肝脏和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②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
联系 糖类 脂肪
(一)单糖中的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还原性。
(二)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三)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所以同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多。
【思考感悟】你能说出几种与能量有关的物质吗?
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主要的储能物质是脂肪,最终能源是太阳能。
- 3楼网友:何以畏孤独
- 2021-03-09 19:32
上面的,说错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和羧基必须连在同一个中心碳原子上!即为NH2-CH-COOH-R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