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求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中《牧歌》的分析?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12:31
  • 提问者网友:温柔港
  • 2021-03-27 21:31
求布格缪勒钢琴曲集中《牧歌》的分析?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白昼之月
  • 2021-03-27 22:42
《牧歌》是一首用单三部曲式写成的作品,G大调,6/8拍。速度为Andantino(中文意思为“小行板”),是一首具有浓厚田园风格的抒情钢琴小品。

全曲仅有29小节组成。其前2小节是一个“引子”,也就是一个前奏句。由右手在主调(G大调)上奏出,节奏舒缓,一开始就像人们展现出一副宁静的“田园画”般地景象。

从第3小节开始,音乐进入第一乐段(A段),这是一个规正乐段,共8小节,由两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3—6小节为第一句,7—10小节为第二句),旋律建立在G自然大调上,以一个四个音组成的动机型作为贯穿全曲的动力因素。朴素清新、自然流畅的音调使人感受到田园的气息,左手的伴奏部分以力度微弱的柱式和弦为主,仅起到强调调式和声的作用,右手的装饰音(倚音)使人联想到古老的风笛乐器,使得这一段音乐格外的质朴、宁静。这一乐段反复一次演奏。

第二乐段(B段),11—18小节,也是一个规正乐段,有两个4小节的乐句组成,这一乐段是与第一乐段和第三乐段相对比的一个段落。首先,音乐的旋律中出现了变化音级(升IV级和降III级和降VI级),使音乐的调式出现了暂时的不稳定因素,在第15和16两小节,其旋律相当于建立在G大调的降三音重属导七和弦上(b3DDVII7),但马上又在第17、18小节回到主三和弦。这种调式的偏离与回归使人感受到田园景色一天之内的色彩变化,描绘的十分生动形象,增加了乐曲的动力感。中段的在织体方面也与前后两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一乐句采用带保持音的音型伴奏,第二乐句则是明显的复调性质的乐句,把乐曲的民歌风格推向高潮。

第三乐段(A段),为第一乐段的再现,从第19小节开始,整个乐段变化再现了第一乐段,在第23小节时出现了附属和弦(下属和弦的属二和弦),将和声导向下属功能组,增强了音乐的和声动力。音乐进行到第26小节时,通过一个动机重复扩充出一个近4小节的乐句,作为乐曲的结束乐曲,在一个G大调主三和弦的琶音上结束了全曲。最后给人留下的仍然是那种悠远宁静的田园气息,使整个乐曲浑然一体。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七十二街
  • 2021-03-27 23:22
约翰·弗瑞德里奇·弗朗兹·布格缪勒(Johann·Friedrich urgmuller)是德国19世纪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主要有芭蕾舞剧、序曲和大量的钢琴曲。其钢琴曲大都篇幅短小、旋律动人,尤其是他为少年创作的钢琴练习曲作品第100号进阶25首、作品第109号18首练习曲以及作品第105号12首练习曲,集、音乐性、趣味性和技术训练为一体,多年来深为我国广大钢琴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及成年学者的喜欢。
布格缪勒于1806年诞生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勒根斯堡;1874年2月10日,68岁的钢琴教育家、作曲家布格缪勒逝世于法国的塞纳——瓦兹区的波尔那村。在德国和法国多年的音乐生活,使他的音乐作品既保留了德国人的严谨风格,又具有法国人的优雅情调。
布格缪勒所处的19世纪,音乐与文学、诗歌结下良缘,音乐中充满诗情画意,在音乐史上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音乐家们突破循规蹈矩的古典音乐形式,用音乐作为手段展现出强烈的个人艺术观念与个人情感。如果说古典音乐的特性是严谨、规范,倾向于表现共性的话,浪漫主义音乐则更趋向自由,更多地表现个性。
钢琴音乐在浪漫主义音乐氛围中发展到了它的巅峰时代,名钢琴家、作曲家辈出,肖邦、门德尔松、李斯特、布拉姆斯等音乐家都是这一时代钢琴演奏与作曲的巨匠。他们不仅在音乐表现上大显身手,更使钢琴演奏技巧发展到极致,大量令人赞叹的钢琴音乐作品不断问世。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辉煌形成了19世纪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
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大致具有如下特点:
1. 体裁增多,结构创新。
2. 阴雨情感表现丰富,音乐变化多端,力度变化幅度增大,节奏处理伸缩自由(较古典音乐自由,但有其自由的规律)。
3. 以抒情见长,多有标题,富于想象。
布格缪勒的钢琴练习曲诞生于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黄金时代,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的特性。其作品100号25首进街练习曲适合于初级程度(相当于车尔尼练习曲作品599号成都后半部)的少儿和成年习琴者;作品109号适合于刚进入中级程度的学琴者作为艺术与技术的辅助教材。
练习曲是19世纪初以后不断发展起来的教材形式,它有助于较集中、迅速地学习和训练某种特定技术。绝大部分练习曲都以训练手的机能为目的,因此技术课题明确,音乐平庸,使得学琴者和孩童索然无味,无兴趣练习。
布格缪勒将各种钢琴技术的练习及各种弹奏法(连奏、非连奏|、跳奏)有机结合,根据儿童的生活情趣,创作出极富音乐形象的练习曲,并为每首练习曲附上恰当的标题,如《坦诉》、《天真浪漫》、《娇嫩的花》、《燕子》、《骑士》、《儿童联欢会》等等。
《儿童联欢会》一曲中,作曲家将双音技术通过跳奏、连奏来表现儿童活泼跳跃,欢乐歌舞的音乐情绪;《清澈的泉水》一曲中,则采用多声部音乐和连续三连印的节奏韵律,来表现泉水连绵不断地流淌;在取名《行猎》的练习曲中,布格缪勒用左手断奏及连奏的和弦双音表现猎人的号角,右手分解八度加重复音的单音跳奏则表现行猎者的马蹄声。
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标题使练习曲中的技术课题都变成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易于孩子们理解与弹奏。
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标题使练习曲中的技术课题都变成了鲜明的音乐形象,易于孩子们理解与弹奏。
布格缪勒的练习曲不仅音乐形象鲜明、具有抒情性,而其旋律优美动而男,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一般练习曲只强调技术训练,因此曲中只作速度和力度要求,而布格缪勒的练习曲中不仅有速度、力度记号,而且标示了许多表情术语。如作品100号第2首《阿拉伯风格曲》曲首标有“Allegro scherzando(快板诙谐的)”;第3首《牧歌》曲首标有“dolce cantabile (优美如歌地)”;第13首《安慰》曲首标有“dolcelusingando(柔美、亲切地)”;第15首《叙事曲》曲首标有“misterioso(神秘地)”;第16首《忧伤》曲首标有“dolernte(悲伤、忧愁地)”;第19首《圣母颂》曲首标有“religioso( 宗教的、虔诚地)”……
布格缪勒的练习曲在节拍的处理上也有一些浪漫音乐的特点。他的每首练习曲几乎都有“rit.( 渐慢)”、“dim.(减弱)”或“a tempo(回原速)”的记号,在作品109号有些曲子中还有“accelerando cresc(渐快、渐强)、atempo(回原速)”的记号,这些记号都是随着音乐情感发展的需要而加的。在这些表情术语及速度、力度记号的提示下,作曲家贴切、生动的曲调与技法,可以使习琴者的音乐表现能力获得很好的训练与发展。
布格缪勒对练习曲的创新手法是将音乐的不同体裁(各种舞曲、船歌、夜曲、摇篮曲、进行曲等)融进练习曲,使初级程度、初中级程度学琴者拓宽视野,通过这些练习曲逐步了解音乐表现的不同形式。
布格缪勒为“练习曲”这一教材形式带来新的含义,练习曲不再单纯以技术训练为目的,还注重学琴者从初级阶段开始对音乐想象力和表现i的训练。因此布格缪勒通过标题和形象生动的音乐语言,让儿童通过音乐的理解,训练各种弹奏技术,又通过技术的掌握表现不同音乐形象,掌握音乐的句法呼吸;通过对多声部音乐的学习,训练学琴者的音乐层次感,学习不同的触键方法、达到对不同音色的追求。
在技术训练上,布格缪勒将集中训练某一技术的练习曲(单一训练音阶、双音、震音)和多种技术综合练习(音阶、和弦、琶音等放在同一首练习曲中)相结合;将训练某一种弹奏法(但训练连奏或跳奏)和在一首练习曲中综合训练几种弹奏法相结合。专项技术训练目的明确,综合技术训练使学习者能力和素质或同步提高,体现了教材的科学性。
在结构上,布格缪勒多采用短小的二段式、三段式、回旋曲式或大三段式的曲式结构。
本练习曲集以同步训练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弹奏技术为目的,通过简单的曲式分析并结合标题,帮助学生从音乐结构和音乐想象上理解音乐;并逐段地讲解各种技术弹奏要点,以期有助于学生较集中、迅速地学习和掌握某种特定技术。这是我们研究、编释这本练习曲的宗旨,希望对钢琴的普及教学能有所帮助。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