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给仇人一块面包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04 03:20
  • 提问者网友:斑駁影
  • 2021-01-03 07: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给仇人一块面包寒心血  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涌上街头。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格格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哭的呻吟。  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地后退。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再遭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二十岁。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她怔怔地看这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在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  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号的面前。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摸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  悲痛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起向受伤的战俘涌去……1.你认为文章表现的主题是什么?2.文章为什么用那么大的篇幅描写苏联人民对战俘的激愤?3.中年妇女看到伤号饿成那个样子,为什么用颤抖的双手抚摸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4.文章结尾说“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人们醒悟了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野味小生
  • 2021-01-03 08:06
答案:解析:  1.参考答案:本文通过一个苏联中年妇女给德国战俘面包的故事,赞颂了苏联人民的宽容和对战争的憎恨、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告诉人们:战争是柄双刃剑,不论是战胜者还是战败者,人民都是战争的受害者,应以宽容之心对待。  解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从妇女和人们对战俘的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中去体会。  2.参考答案:更有力地反衬中年妇女宽容、善良之举的高尚和伟大。  解析:需要结合下文来理解,体会这些内容对主人公的衬托作用。  3.参考答案:因为从这个伤号身上她看到了刚刚战死的儿子的身影。使她感到这个年轻伤号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同样需要人的关心和爱护。  解析:从战争给双方带来的灾难角度考虑解答。  4.参考答案:这些战俘与自己死去的亲人一样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也有亲人,也盼望着回家与亲人团聚。  解析:人们在妇女的感召下,对战争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孤独的牧羊人
  • 2021-01-03 08:14
这下我知道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