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在生产生活中,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药物,导致许多细菌、害虫、植物等出现了抗药性并迅速蔓延。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细胞质中的质粒发生了基因突变B. 部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8 10:16
  • 提问者网友:风月客
  • 2021-01-27 11:05
在生产生活中,由于长期大量使用药物,导致许多细菌、害虫、植物等出现了抗药性并迅速蔓延。下列相关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细胞质中的质粒发生了基因突变
B. 部分杂草由于叶绿体中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再与除草剂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而表现出抗药性,该种抗药性难以通过花粉传播给近缘物种
C. 生产上运用化学药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原因除农药能诱导害虫变异,使其抗药性增强外,还可能有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食物链的结构等
D.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能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01-27 12:06
A. 细菌抗药性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细胞质中的质粒发生了基因突变B. 部分杂草由于叶绿体中某基因发生突变,使其编码的蛋白质不再与除草剂发生特异性的结合而表现出抗药性,该种抗药性难以通过花粉传播给近缘物种(答案→)C. 生产上运用化学药剂杀虫,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原因除农药能诱导害虫变异,使其抗药性增强外,还可能有害虫天敌大量死亡,破坏食物链的结构等D. 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虫棉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能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抗药性基因位于质粒中,并常作为基因工程中运载体的标记基因,A正确。由于抗药性基因位于叶绿体中,而植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中不含叶绿体,B正确。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不是农药诱导的结果,而是其种群中原来就有因基因突变而产生抗药性的少量个体,C错误。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棉铃虫与棉花的抗性之间存在相互选择,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有利于减缓棉铃虫抗虫基因增加的频率,D正确。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底特律间谍
  • 2021-01-27 12:12
和我的回答一样,看来我也对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