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18 10:52
- 提问者网友:眉目添风霜
- 2021-12-17 19:50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山有枢
- 2021-12-17 20:13
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忠孝之意,表于经文”,可知高僧慧远主张儒佛融合,AC都不符合题干,A错在动摇儒家正统地位,C错在主张相互对立;D不对,题干无从体现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而是与儒家伦理道德相结合。考点:本题考查儒学。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且渐趋本土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大力支持和扶持。(政治需要)其次,战乱不断,社会动荡,社会矛盾的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社会基础)再次,佛教宣传来世说,本身具有很大欺骗性,符合统治需要。(思想基础)第四,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第五,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与儒学相融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2-17 21:36
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