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顺德过年有哪些习俗???急求!!!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4 12:37
  • 提问者网友:疯子也有疯子的情调
  • 2021-02-13 13:49
顺德过年有哪些习俗???急求!!!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2-13 14:03
谢灶

关于谢灶君日子问题,一般传统都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其实在古代也不断调整。《礼记》说:孟夏祀灶。汉代以后则是腊日。唐宋后则小除夕或前一天。
当年顺德籍学者陈荆鸿先生说:“乡村人家,厨房里也必供奉一方牌位,上面写着定福灶君四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样有送灶之举,除了香烛宝帛之外,还备有一碗清水,一片方糖,水是表示清白,糖是让菩萨吃点甜头。”
李良晖先生补充说,谢灶在顺德乡间十二月二十二日已开始,不过那天谢灶多为官宦之家,二十三日多为读书之家。
当年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能与此多少有点渊源。因为古时帝王祭天地,而士大夫则祭门、祭户、祭井、祭灶、祭中溜、是为五祭。李良晖先生继续讲,二十四日谢灶者多为商铺贾人之家,二十五六日已没人谢灶,因灶君已离开灶子到天府汇报工作去了,因此,当年顺德就有一句“好做唔做,廿五六谢灶”的说法调侃那些做事拖拉或于事无补的做法。
不过,祭灶都由男性操办,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或许与阴阳有关,因月为阴,宜女性祁福,灶为阳,宜男性禀神。昔日祭灶还有祭灶文,大户人家大多读完祭文放进路中与祭品一同焚烧,让灶君一同拿到天上禀告天庭。另外,顺德习俗祭品中多有糯米糍,因为好让灶君吃后禀告时说话囫囵,也好让自家蒙混过关。

堆英雄

顺德以前在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除夕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风俗叫“堆英雄”。这个风俗流行在乡间。陈荆鸿先生回忆说,每年十二月二十四入夜后,大人们都拿着一个畚箕,放上一些禾秆草,一起放到门外烧掉,一边烧,小孩一边提着小灯笼在门口齐声用乡间俚语唱着儿歌:英雄英雄,日头红,富贵翁,白须公,担银入门栊。另外,每家都在门栊头、酒醋埕、米缸盖上点一盏小油灯,让一室尽光明。因而清末有一首竹枝词描绘其景:毕竟英雄何处唤,嫁家先点醋埕灯。这一古老风俗现已难寻旧迹。笔者专门询问了一直留意顺德风俗、家住容桂的书法家周冠登先生,他说小时候曾依稀听别人说过这种风俗,但从未经历和见过。
不过,奇妙的是,在番禺的小谷围上也有“堆英雄”的说法,但内容稍有差异。他们是将旧年的春联撕下来和红纸一起焚烧,燃起熊熊烈火。因在广东话中,春联的“红”与英雄的“雄”同音,因而他们以此期盼来年生活如火般红火。或者这是自远古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对火的崇拜遗风吧?因在古人眼中,能杀菌灭瘟的火具有神秘的力量。顺德人至今称“搬家”为“搬伙”,其实应写作“搬火”,因为原始时代火在他们生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家庭搬迁,他们最关注不是家具,而是那不灭之火。

压年

现在顺德不少家庭在大年三十还是喜欢用猪手放到米缸,意谓来年“横财就手”。在昔日,顺德人都是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这里顺带要说到晋朝阮孚,他一贫如洗,但总身挎一囊,里面放着一块钱,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个“看”字就等于这个“压”字,意谓守护,而鱼自然代表“年年有余”的“余”。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据宋代刘安靖的《时镜新书》中说:岁暮,家家具有肴蔌,谓为宿岁之储,以入新年,名为送岁,留宿饭至新年十二,则弃于街衢,意谓弃故取新,除贫取富。看来,我们乡间一些看似寻常的风俗其实都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充满古意的往日遗风。

看土牛

如今的顺德,乡间已难见春牛。但是,在顺德昔日一直流传着新春看土牛的风俗。县志上也有“岁时迎春日,竞看土牛”的记载。就这一古老风俗,笔者有特意咨询了周冠登先生,他一听我说土牛,马上说,他知道此事。他说他有清代著名诗人黄丹书的一首关于顺德春节风俗的七律,其中就有这一风俗的描写,于是他朗声背诵给我听:昨日迎春出东郭,今朝迎春入城楼。老农田伴试秧马,官长县中鞭土牛。逐暖鸡豚散晴陌,赛神箫鼓闹芳洲。野人解作玉霖颂,早晚如膏过碧畴。他说,“官长县中鞭土牛”就是这种特异的风俗。
这一风俗很古老,《吕氏春秋》就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注解说:出土牛,令之乡县得立春节出劝耕土牛于东门外是也。这与黄丹书诗歌中描述十分吻合。
不过,这土牛并非真牛,而是用泥巴塑成水牛模样,在举行仪式前送到行政官署。等待立春那天,人们聚会官署前,等春官宣布立春时辰已到。于是,地方最高长官手持春鞭向土牛抽打第一鞭,然后地方官员乡绅按照身分高低依次鞭打土牛,直到打得粉碎为止。随后,人们就一拥而上,争抢土牛碎片,放到自己田中,期盼五谷丰登。不过,这一风俗如今已无。

春酒敬老

每年新春,顺德很多乡村都举行敬老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风俗。《诗经》就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注中说:月令,仲冬乃名大酋,秣稻必齐。仲冬,周之春正月,十月做酒,以备春用也。人们一年到头,躬耕田畴,到阳春普照,负暄闲坐时,也确应把酒闲话,互敬安康,人们在享受“春灯儿女对良宵”的愉悦时,更将充满敬与爱的目光投向家中长老,并真诚地奉上春酒一杯,以贺长寿。
古书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德政,人们都十分注重推行。孟子说:天下有达者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以前的重大宴席,都推出年龄最大者具酒祭神,谓之“祭酒”,这也是一种尊老的风俗。如今,顺德乡村新春敬老活动,家家扶得醉人归,其实正折射出一种德政与古风完好的融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02-13 15:09
年廿八 洗邋遢   ——顺德过年风俗杂谈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俗话说,“年廿八,洗邋遢”,这是粤语地区老少咸知的传统话语,而且是人们最必须付诸行动的指令,不过,这只是人们取其谐音而已,因按传统习惯,清洁大扫除从腊月廿三祭过灶神就已进入程序,一直到年廿九。所谓“年廿四,清洁房边地;年廿五,扫房掸尘土;年廿六,洗净禽畜屋;年廿七,里外洗归一;年廿八,家杂擦一擦;年廿九,脏物都搬走。”   人们清尘除旧,因“尘”、“陈”同音,因此新春扫尘除清屋洁舍外,还有除陈布新含义,也就是将一切“穷运”、“晦气”扫地出门。说到除尘扫屋,其实也有一些讲究。   笔者就此请教了一直留心本地风俗的李良晖先生,他说在昔日,因人们居住的都是中式古老大屋,因此,扫屋那天多择吉日,让家中长者手持清扫工具在门口、屋内和厨房略作打扫,以作仪式,然后由家人按照屋内、后座、厨房次序清洁。不过清洁工具不得用扫把,因它只能扫地,不得扫屋顶。扫屋工具多用黄皮叶、龙眼叶、葵叶扎成,因这些树叶带辟疫迎吉寓意。   谢灶   关于谢灶君日子问题,一般传统都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其实在古代也不断调整。《礼记》说:孟夏祀灶。汉代以后则是腊日。唐宋后则小除夕或前一天。   当年顺德籍学者陈荆鸿先生说:“乡村人家,厨房里也必供奉一方牌位,上面写着定福灶君四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一样有送灶之举,除了香烛宝帛之外,还备有一碗清水,一片方糖,水是表示清白,糖是让菩萨吃点甜头。”   李良晖先生补充说,谢灶在顺德乡间十二月二十二日已开始,不过那天谢灶多为官宦之家,二十三日多为读书之家。   笔者也觉得当年孔子说,“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可能与此多少有点渊源。因为古时帝王祭天地,而士大夫则祭门、祭户、祭井、祭灶、祭中溜、是为五祭。李良晖先生继续讲,二十四日谢灶者多为商铺贾人之家,二十五六日已没人谢灶,因灶君已离开灶子到天府汇报工作去了,因此,当年顺德就有一句“好做唔做,廿五六谢灶”的说法调侃那些做事拖拉或于事无补的做法。   不过,祭灶都由男性操办,所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或许与阴阳有关,因月为阴,宜女性祁福,灶为阳,宜男性禀神。昔日祭灶还有祭灶文,大户人家大多读完祭文放进路中与祭品一同焚烧,让灶君一同拿到天上禀告天庭。另外,顺德习俗祭品中多有糯米糍,因为好让灶君吃后禀告时说话囫囵,也好让自家蒙混过关。   堆英雄   顺德以前在旧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小除夕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风俗叫“堆英雄”。这个风俗流行在乡间。陈荆鸿先生回忆说,每年十二月二十四入夜后,大人们都拿着一个畚箕,放上一些禾秆草,一起放到门外烧掉,一边烧,小孩一边提着小灯笼在门口齐声用乡间俚语唱着儿歌:英雄英雄,日头红,富贵翁,白须公,担银入门栊。另外,每家都在门栊头、酒醋埕、米缸盖上点一盏小油灯,让一室尽光明。因而清末有一首竹枝词描绘其景:毕竟英雄何处唤,嫁家先点醋埕灯。这一古老风俗现已难寻旧迹。笔者专门询问了一直留意顺德风俗、家住容桂的书法家周冠登先生,他说小时候曾依稀听别人说过这种风俗,但从未经历和见过。   不过,奇妙的是,在番禺的小谷围上也有“堆英雄”的说法,但内容稍有差异。他们是将旧年的春联撕下来和红纸一起焚烧,燃起熊熊烈火。因在广东话中,春联的“红”与英雄的“雄”同音,因而他们以此期盼来年生活如火般红火。或者这是自远古一直流传至今的一种对火的崇拜遗风吧?因在古人眼中,能杀菌灭瘟的火具有神秘的力量。顺德人至今称“搬家”为“搬伙”,其实应写作“搬火”,因为原始时代火在他们生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家庭搬迁,他们最关注不是家具,而是那不灭之火。   压年   现在顺德不少家庭在大年三十还是喜欢用猪手放到米缸,意谓来年“横财就手”。在昔日,顺德人都是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这里顺带要说到晋朝阮孚,他一贫如洗,但总身挎一囊,里面放着一块钱,他说: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这个“看”字就等于这个“压”字,意谓守护,而鱼自然代表“年年有余”的“余”。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的风俗,据宋代刘安靖的《时镜新书》中说:岁暮,家家具有肴蔌,谓为宿岁之储,以入新年,名为送岁,留宿饭至新年十二,则弃于街衢,意谓弃故取新,除贫取富。看来,我们乡间一些看似寻常的风俗其实都完好地保存着许多充满古意的往日遗风。   看土牛   如今的顺德,乡间已难见春牛。但是,在顺德昔日一直流传着新春看土牛的风俗。县志上也有“岁时迎春日,竞看土牛”的记载。就这一古老风俗,笔者有特意咨询了周冠登先生,他一听我说土牛,马上说,他知道此事。他说他有清代著名诗人黄丹书的一首关于顺德春节风俗的七律,其中就有这一风俗的描写,于是他朗声背诵给我听:昨日迎春出东郭,今朝迎春入城楼。老农田伴试秧马,官长县中鞭土牛。逐暖鸡豚散晴陌,赛神箫鼓闹芳洲。野人解作玉霖颂,早晚如膏过碧畴。他说,“官长县中鞭土牛”就是这种特异的风俗。   这一风俗很古老,《吕氏春秋》就记载:出土牛。以送寒气。注解说:出土牛,令之乡县得立春节出劝耕土牛于东门外是也。这与黄丹书诗歌中描述十分吻合。   不过,这土牛并非真牛,而是用泥巴塑成水牛模样,在举行仪式前送到行政官署。等待立春那天,人们聚会官署前,等春官宣布立春时辰已到。于是,地方最高长官手持春鞭向土牛抽打第一鞭,然后地方官员乡绅按照身分高低依次鞭打土牛,直到打得粉碎为止。随后,人们就一拥而上,争抢土牛碎片,放到自己田中,期盼五谷丰登。不过,这一风俗如今已无。   春酒敬老   每年新春,顺德很多乡村都举行敬老活动。其实,这也是一种古老风俗。《诗经》就说“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小注中说:月令,仲冬乃名大酋,秣稻必齐。仲冬,周之春正月,十月做酒,以备春用也。人们一年到头,躬耕田畴,到阳春普照,负暄闲坐时,也确应把酒闲话,互敬安康,人们在享受“春灯儿女对良宵”的愉悦时,更将充满敬与爱的目光投向家中长老,并真诚地奉上春酒一杯,以贺长寿。   古书说:上敬老,则下益孝。上顺齿,则下益悌。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德政,人们都十分注重推行。孟子说:天下有达者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以前的重大宴席,都推出年龄最大者具酒祭神,谓之“祭酒”,这也是一种尊老的风俗。如今,顺德乡村新春敬老活动,家家扶得醉人归,其实正折射出一种德政与古风完好的融合。
  • 2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2-13 14:36
最大的习俗就是有花市,派利是。
我要举报
如以上回答内容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点此我要举报以上问答信息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